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社團 > 正文

“7·21”京港澳高速農民工與被困群眾的“生死情緣”

2012-07-27  來源:新華網(wǎng)北京頻道
[字體: ]

  危難中,那150雙長滿老繭的最溫暖的手……——“7·21”京港澳高速150名農民工與182位被困群眾的“生死情緣”

    7月21日,北京遭遇強降雨。那一夜,毗鄰京港澳高速南崗洼段遭受嚴重水災,而臨近的豐臺區(qū)河西再生水廠工地成了一個“安全島”。在交通中斷、周邊停電的情況下,150名農民工奮不顧身,從湍急的水中成功救援了182名被困群眾。

    網(wǎng)友“工貝先生”24日上傳了一張工人們頭戴安全帽,再普通不過的工地合影,并深情地寫道“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但我統(tǒng)稱他們?yōu)橛⑿?rdquo;。這條微博被迅速轉發(fā)4萬余次,那一張張樸實而堅毅的面龐,令無數(shù)人動容。25日,“中國網(wǎng)事”記者探訪了這段鮮為人知的“生死情緣”。

    暴雨夜,一雙雙長滿老繭的手搭起生命救援線

    在建的豐臺區(qū)河西再生水廠毗鄰京港澳高速南崗洼段,距離最嚴重的積水點只有300多米。暴雨突降,附近高速路交通中斷,低洼處的積水最深處達6米。

    “晚上9點多,有人找到工地項目部求救,大呼‘橋下出事了,趕快救人’。”當日值班的28歲工人王學爽說,因為暴雨,工地停工,大多數(shù)人正在休息。王學爽和值班同事一起立即隨著前來求救的人,跑到事發(fā)地點一看,被嚇了一跳。

    “平日里的高速路成了一條大河,一輛616公交車的頂上黑壓壓坐滿了人,幾十輛小轎車幾乎看不到了。”王學爽說,“我們趕緊跑回來報告情況,叫工友。”在宿舍區(qū)聽到有人大喊“快起來救人”的時候,23歲的鋼筋工李川南正躺在床上玩手機。

    和其他150余名工友一樣,李川南毫不猶豫地沖到了大雨中。來自四川南充的他水性頗好,自告奮勇沖在了第一線。“我負責從‘河邊’游到大巴車上,把拴了繩子的救生圈扔給被困的人,再牽著繩子回來。“我很急,很怕水漲上來,總想一次多拿幾個救生圈。”李川南指著裹著紗布的雙腳笑著告訴記者,當時腳被高速公路的護欄扎出一個洞,一直流血都不知道。

    冒著危險,工人們從東到西架起了一根大繩,跨過了這條6車道寬的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了一條“生命救援線”。拴繩子、游泳、救人……往返了不知道多少趟。終于把3輛大巴車和附近的人都安全送上了岸,事后統(tǒng)計留下過夜的被救群眾共182人。

    “當時腦子里什么也沒想,你看到有人哭喊的樣子,不可能不去伸手救。”90后的陳曉偉說,記得有一個剛做完手術的小伙子不能沾水,我們就用塑料板做了一個“擔架”,幾個人把他抬回來。

    感謝你,最樸素的農民工兄弟!

    “萬分感謝工人們不顧生命危險,在我們絕望的時候涉水趕來。”25日一早,被救群眾張霞給工地打來電話,“我是在公路上被救的一個北京市民,救人后工人們不留姓名、不要酬謝,太令人敬佩了。”

    22日凌晨,驚魂未定的被救群眾被臨時安置在工地的宿舍里休息,換上了工人們干凈的工服。回憶起當晚經(jīng)歷,被救群眾秦歷仁在一條長微博上寫道:“當天,我和女兒北京旅游,回駐地的路上,大巴被迫停了下來。我們下車逃生,但被大水沖得根本站不穩(wěn)。水很快就到了腰部,我拉著女兒,拼命往小車頂上爬,再通過小車爬到大車頂上。很快,水位已經(jīng)沒過小車頂了,周圍有了哭聲,很多人大喊‘救命’”。

    最絕望的時候,有十幾個工人出現(xiàn)了,拿著救生圈!

    “女兒是工人抱著游過去的,我拉著救生圈自己游過去。這一趟,胳膊上、手上、腿上多處有劃傷、淤痕,那些工人身上就更不必說了。晚上,工人們找出所有的衣物,給我們御寒,走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還穿著藍色的工服。”秦歷仁寫道。

    在工地項目部辦公室,記者看到了一份被雨水浸泡過的長長的被救人員名單,他們來自山東、山西、保定……很多名字背后還標注著“兒子、孫子、媽媽”等備注,以幫助丟失手機的被救群眾尋找親人。

    救命之恩,永生難忘,這不是一個“謝”能表達的。“到家后,我把我和孩子身上穿的寫著‘京久安’的工服掛在了衣架上,作為永久的紀念。”秦歷仁寫道,這個微博是我和孩子含淚完成的。

    “救人,只是一個人的本分與良心!”

    令人難以置信是,參與救援的150名工人中,沒有人接受過專門的救援訓練。他們能在危急時刻有條不紊,迅速找到了正確的救援方法,令網(wǎng)友們充滿敬意。

    網(wǎng)友“禚紅娜”說:平時那么多人都瞧不起這些樸實的農民工,他們沒有怨言。在關鍵時刻,他們卻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是這場災難中最可愛的人!

    網(wǎng)友“遠山的呼喚”說:平凡而偉大!盡管他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底層,但這場雨折射出的形象卻足以讓我們每個人仰視!

    被問起為何不顧安危去救人,工人們七嘴八舌,卻都露出了羞赧的表情。23歲的湖南小伙陳宇說:“平時在電視里看到好人好事,覺得挺了不起。親身經(jīng)歷后明白,救人是內心的第一反應,沒別的想法。”

    “打工在外,似乎更能體會親情。有一輛大巴是從山東營口到北京的游客,其中不少人帶著孩子,一看他們?yōu)橛H人揪心的樣子,心里說不出的難過。”來自四川南充的李川南說,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正在青島打工,整天盯著電視看家鄉(xiāng)的災情和救援。

    “長期的安全意識,與儲備充足的救援物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沖在一線的項目部工作人員薛國義說,“當天下午,我們按照慣例剛剛檢查過防汛物資。所以救人的時候可以迅速拿出30多個救生圈,5條150米的長繩,以及多個強力探照燈和手電筒,在周圍斷電的情況下救人。”

    據(jù)豐臺區(qū)水務局介紹,河西再生水廠施工工地是今年4月份剛剛開工的一個重點項目工地。工地盡職盡責,按照要求制定了《雨季施工安全預案》《防汛預案》等防災預案,在6月份剛剛利用工地的“積坑”(水廠生物池)做過一次全員防汛演練。

    “其實,這只是一個人的本分與良心!”從江蘇來京打工的47歲的金廣明認真地說,如果真遇到這種情況,任何人也一定會這么做。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