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扔下生意 小商販義務擺渡

2012-11-05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在今天上午的永定門外大街上,平板三輪、摩的、小拖車都成了擺渡車。一夜的雨雪,讓百榮商城門口的地下通道積了不少水。沒過膝蓋的水,讓過往的行人望而卻步。周邊的小商戶們,用自己的運輸工具義務擺渡。

    在百榮商場附近賣老玉米的苑女士說,今晨5時40分左右,她騎著三輪車經過時,就看到地下通道里積水了。那時候行人很少,偶爾經過的人都去繞行了。到早晨8時以后,行人越來越多。積水的位置,在過街地下通道里面。行人走下來,看到積水,正在猶豫是否蹚過去的時候,后面的人又走下來了。很快,地下通道的兩側就擁擠了,積水處的人越來越多。

    于是,苑女士決定,把自己的三輪車當成“擺渡車”,自己做一回“擺渡人”。苑女士換上雨鞋,將車上的老玉米堆在一邊,推著三輪車,在地下通道里來來回回。每一趟,只需要不到半分鐘,距離不過10米。但就是這樣短的距離,如果蹚著水過去,鞋、襪、褲腿,都會濕透的。

    過往的行人們,坐著她的三輪車,一邊感謝,一邊掏錢。很多行人,把苑女士當成專門載客的三輪車了。看見有人掏錢,苑女士連忙拒絕。就連對方說“謝謝”,她也只能擺擺手,顧不上再說什么。

    眼看著在積水前犯難的行人越來越多,苑女士招呼來了其他同伴。這里面,有百榮商城門口的“摩的”,有附近做小買賣的,開來了三輪電動車。到上午10時的時候,已經有七八輛“擺渡車”了。

    三輪車一次能坐四五個人,雖然擁擠,但沒人在乎。摩的一次只能拉兩三個人,但是更快些。三輪車來往兩趟的工夫,摩的能拉三趟。積水前的行人們看見摩的,還以為要收費。這讓摩的主人苦笑不已。他們只能喊著“不要錢,快點兒上”,一邊招呼著行人們。

    “擺渡車”多了,就顯擁擠了。這時候,百榮商城的保安員們做起了“臨時交警”。他們站在積水最深的地方,指揮著“擺渡車”靠右行。不寬的地下通道內,就像是一個小型的交通樞紐。平板三輪、摩的、電動三輪,來來回回,把困在積水前的市民們送到對岸。

    上午11時,保安員、商戶們一起找來了幾塊破舊床板,在水邊上搭成了小橋。踩著床板,過往的行人們終于能排著隊過去了。忙活了3個多小時的義務“擺渡車夫”們,也終于能蹲在一邊,笑著喘口氣了。苑女士將玉米重新放回車上,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賣玉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