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八旬老人榫卯工藝申請市級非遺

2013-01-2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這些動物造型玩具,都是用榫卯工藝做成的。

    木獅、木牛、木兔……眼前的動物造型玩具,用傳統的榫卯工藝拼裝而成,精致嬌小,惟妙惟肖。這些精巧的小玩意,是一位八旬老人的杰作。

    這位老人叫馮樂耘,家住昌平區回龍觀龍騰苑社區,今年已84歲高齡。老人退休前是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教授。

    迷上榫卯工藝,還要從老人72歲那年的一次心血來潮說起。

    “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喜歡制作手工,對榫卯一點兒也不陌生,那時候我做的明榫竹獅子還在揚州市展出過呢。”老人頗有幾分驕傲。72歲那年,他憑著記憶中的樣子,還原出了少年時期制作的竹獅子,也就是現在老人桌上擺放的“雄獅1號”。

    美中不足的是,“雄獅1號”所用的是榫卯結構中的明榫,一眼就可以看出榫頭的位置,不夠精巧。

    “魯班鎖也好,古典家具也好,外表渾然一體,看不出破綻,那都是因為巧妙運用了暗榫結構。”馮樂耘琢磨,自己的小獅子,能不能從明榫變成暗榫,拼接得更加天衣無縫?

    說干就干。制作“雄獅2號”時,馮樂耘開始改用暗榫,但暗榫的制作難度遠遠大于明榫,雖然下了不少功夫琢磨,“雄獅2號”仍在頭部留下了一個明榫。不服輸的馮樂耘緊跟著又開始制作“雄獅3號”,最終攻克技術難點,把榫卯結構全部藏在獅子內部,從外面看不出一點痕跡。

    在掌握了這種被稱為“魯班暗榫動物造型”的傳統技藝后,馮樂耘的創作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在馮樂耘家里,筆者看到,5平方米左右的陽臺被他改成了工作室。小到鉛筆刀,大到鉆銑床、曲線鋸、圓盤鋸等工具,全部在這個小房間里有序地擺放著。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件件已完工的精巧作品,不僅有獅子,還有牛、羊、兔等動物造型。

    去年,馮樂耘作為魯班暗榫動物造型的代表性傳承人,將該技藝成功申報為昌平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今,馮老正在申請市級非遺。

    “在工業化的沖擊下,這種傳統榫卯手工藝已經離人們生活越來越遙遠了。”老人希望有一天能走進校園,手把手教孩子們制作榫卯結構的動物造型玩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