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北京240萬人長年徒步健身 有關人士建議加強步道建設

2016-01-26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家住北京朝陽區東四環附近的李大媽今年65歲,幾乎每天都要到旁邊的紅領巾公園 走上幾公里。她堅持徒步健身已有幾年,體重減輕了,原先的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都“走”沒了。李大媽現在不僅去公園走,平時去一些不太遠的地方,比如上街 買菜、接孫子放學,她都習慣走著去。

    同李大媽一樣,近幾年有眾多北京市民加入徒步健身的大軍,他們說:“徒步讓身體更健康、讓家庭更快樂、讓社會更和諧。”

    北京:長年堅持徒步運動已達240萬人

    徒步運動是一種簡單、自然、環保的運動方式,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吸引著眾多的北京人。

    北京市徒步運動協會的調查顯示,目前北京長年堅持徒步健身的約有240萬人,經常進行徒步鍛煉的則更多,估計多達數百萬人。

    北京市徒步運動協會秘書長高賓告訴記者,協會在全市16個區設有分會,還設有12個行業系統分會和30個徒步運動俱樂部。協會每年組織多場 大型徒步活動,每場吸引數千名市民參加。以2015年為例,協會主辦的八場大型徒步活動共有近3萬人參加。在懷柔區舉行的徒步大會上,許多人堅持走完15 公里全程,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93歲,最小的僅有5歲。

    為滿足徒步人群的需求,協會走進社區開展科學徒步普及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還面向社會推薦了數十條健走步道,總長達數百公里。

    “這些步道遍布城區和郊區,人們可以一邊徒步健身,一邊領略北京的飛速變化,感受北京獨有的自然和文化魅力。”高賓說,“步道推出后,許多 市民來到協會,推薦他們發現的新步道,既適于健身,又適于觀景。他們長年徒步健身,對這些步道非常熟悉,哪里有景點、商店甚至是衛生間都一清二楚。”

    有關人士:多舉措加強步道建設

    發展徒步運動離不開步道建設,但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步道建設與人們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

    2015年底,致公黨北京市委調研組22名成員用時近一年調研北京市步道建設后提出,北京城區步道存在著安全性低、舒適度低等主要問題。

    調研組負責人、致公黨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謝朝華認為,目前北京市的步道建設較零散,政府應對全市步道建設進行整體規劃,規范步道建設標準,爭取用5至10年將斷頭路銜接起來,形成步道網。

    如何加快步道建設?謝朝華建議,首先應健全步道建設及管理法規。目前北京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步道的法律法規,可考慮填補空白,開展地方步道立法工作,明確步道的定位及法律地位,制定執行性強的管理規范,使步道維護及懲戒措施有法可依。

    其次是發動社會力量多元籌資。建議確立政府主導原則,在此原則下將預算分塊,降低資金壓力;還可設立步道建設基金,獲得海外捐助;可分階段進行步道建設,將資金優先用于通勤集中的線路,辦公場所密集區、住宅集中區和公交站周邊路段的步道改建。

    另外,應注意改善步行環境,可因地制宜在步道周邊種植樹木,美化步道的同時也起到遮陽作用。

    謝朝華特別提出,應提高步行安全水平。他建議,應盡可能人車分流,必要時建設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等立體過街設施;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行人優 先權執法保障。此外,應保障步行空間,加強執法力度,杜絕各種占道經營行為;拆除或遷移占據步道的電線桿、廣告牌、車站牌等設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