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什么是“霾天氣”?“霾天氣”怎么形成的?

2007-01-30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一般來說,當相對濕度大于70%時出現的是“霧”,相對濕度小于70%時出現的是“霾”。而出現霾時,能見度少于10公里的就屬于灰霾現象,5-8公里屬于中度灰霾現象,少于3-5公里屬于重度灰霾現象,少于3公里則是嚴重的灰霾現象。

灰霾天氣的形成

灰霾指的是大氣邊界層乃至對流層低層整體的大氣渾濁現象,能見度低于10公里。形成灰霾天氣的大氣氣溶膠主要來源于自然排放和人類活動的排放,但是在一段時期內,無論是自然排放和人類活動排放的氣溶膠粒子的總量是大致穩定的,那為什么有時出現嚴重的灰霾天氣,有時又是藍天白云呢?決定性的控制因素就是氣象條件。灰霾天氣出現時,一般都伴隨著靜小風、強日照和低相對濕度。 嚴重的灰霾天氣無一例外地都出現在邊界層強逆溫的情況下,逆溫層如同一個鍋蓋,限制其內物質的擴散和稀釋;另一方面,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造成下墊面屬性改變,也使得城市大氣邊界層的物理結構在發生變化。總的來說,灰霾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城市擴散條件不好,冷空氣不強,風速不大,這個時候城市中的各種污染物無法得到及時擴散,并在近地面積聚,若又加上天旱少雨,日照強烈,濕度較小,污染物之間就容易發生各種光化學反應,形成灰霾。
汽車尾氣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車輛繁忙的交通要道,灰霾情況會顯得尤其嚴重,能見度比其他地方更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