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位逝者骨灰等待半年未能海撒 樹葬利潤低陵園推廣不積極———
申請海葬的300多位逝者骨灰,排了半年都未能海撒。而同為生態葬的樹葬,部分陵園已不再銷售,仍在經營的陵園也已悄然漲價。
記者探訪多家陵園發現,政府大力倡導的生態葬,實際操作上存在一定難度。
■300多位逝者骨灰
海撒半年未成
在本市唯一一家有資質受理海葬服務的機構——北京市殯儀服務中心,張先生父親的骨灰去年11月份就辦理了海葬手續,但張先生至今仍未等到海撒通知。
昨天,殯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骨灰海撒免費的政策近日已發布,但細則尚未出臺,所以中心暫停海葬手續的辦理。
“即便現在能辦上手續,最早也要等到今年秋天才能海撒,如果遇到氣候等一些不可抗因素,可能就要推遲到明年清明期間了。”工作人員解釋說,現在等待海撒的逝者已經有300多位,最早的去年11月份就登記了,但一直等到現在也未能海撒。
至于原因,工作人員解釋說,受氣候等因素制約,一年只在春秋兩季舉行海撒,每季舉行海撒的次數不會超過4次。本市居民海撒的地點在天津的渤海灣,因此海撒還需要跟天津市多個部門進行溝通協商,“什么時候舉行海撒,這不是我們一個部門能說了算的”。
■樹葬利潤低
陵園悄然漲價
除了海葬,樹葬也慢慢開始被市民接受。由于政府沒有特別的扶持政策,加上幾千元的利潤不如動輒萬元的墓地,本市多數陵園更愿意向死者家屬“介紹”墓地。
作為本市最早辦理樹葬的八達嶺陵園,記者被告知,“樹葬已經取消半年多了,原因是樹木成活率低,有局限性,遇到下雨天氣怕出現山體滑坡。”銷售人員介紹,現在主要賣成型墓,最低9600元起,最貴的藝術墓賣17萬元。門頭溝天山陵園則表示,樹葬項目前兩年已經賣完,因平地不適合種樹,因此目前主推1萬多元的墓地。
而仍在經營樹葬的陵園,也已悄然漲價。過去2000元左右的價格,現在平均為3000元至8000元,根據占地面積、墓碑的大小價格不等。
采訪中,部分陵園對于樹葬的介紹并不熱情,工作人員更愿意推薦“入土為安”的墓地。
■氣候、政策、接受度
眾因素制約生態葬推廣
北京市殯葬協會負責人介紹,目前,海撒和立體骨灰墻都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海撒受氣候、部門協調等因素制約較大,辦理速度往往比較遲緩。
而樹葬之所以沒得到很好推廣,該負責人表示,其原因很復雜,一是政府沒有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如稅款優惠、資金補貼以及對山林的無償提供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各陵園在具體操作上沒有很好的實施。三是民眾對樹葬接受程度不高。樹葬雖環保、節省,但多年來“刻碑立傳”的觀念,還是對民眾影響很深。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的33家合法陵園中,除了民政部門直接管轄的外,還有企業性質的單位及合資合作性質的單位。這些單位受到市場供求的影響,對安葬方式的推廣也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