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正值廣東省“中考”的頭一天。原本“逢考必塞”的廣州路面交通卻比平日暢通了許多,這是因為各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車以及公務人員的私家車大多躺在車庫里“睡大覺”。
當日,廣東全省開展“能源緊缺體驗日”活動,各級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少開一部電梯、少開一天車、少亮一盞燈,模擬“能源危機”來襲,讓人們在“流汗”、“不方便”中體驗“能源緊缺”情況下生活的困難。
體驗日的“狼狽”生活,切身感受能源緊缺的可怕
在廣州市醫保中心工作的潘惠娟一大早就出了門。前些天單位公告欄里告知了“體驗能源緊缺”的內容,考慮到自己的家離工作地點不算太遠,潘惠娟決定步行上班。在單位門口,她看到不少同事騎著單車、搭乘地鐵公交來到了單位。
單位辦公區域僅有兩臺電梯。按照“體驗日”的倡議,一臺電梯停開,剩下的一臺電梯則被留給到服務大廳辦事的市民使用。
對于工作人員來說,對“能源緊缺”的最好體驗,應該是集體爬樓梯了。潘惠娟的辦公室在13樓,她工作7年來還從沒有爬過這樣高的樓層。一路上歇了4次,爬到13樓時潘惠娟已經大汗淋漓,幾乎喘不上氣來。她以為能夠好好涼快涼快,吹吹風……但辦公區域中央空調全部關閉,一股無法忍受的燥熱從腳心直往上涌……
對于此次“體驗”,潘惠娟心有余悸地說,“‘體驗日’只有一天,再苦再累再不方便,咬咬牙也就過去了。假如今后能源危機來臨,那真是太可怕了。”
機關干部陳文峰家住海珠區,平時習慣于開私家車上下班。16日他從早上8點就在客村公交站等車,每一輛靠站的公交車都是不折不扣的“沙丁魚罐頭”,根本就擠不上去。陳文峰說,按照專業知識分析,廣州市目前擁有的公交車總量應該能夠滿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但在上下班高峰時刻,還是存在巨大的瓶頸。
“體驗日”發起單位廣東省經貿委負責人楊建初說,發起“能源緊缺體驗日”,就是希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能夠切身感受能源緊缺給工作、生活造成的重大影響和不便,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能源資源憂患意識、依法節能意識和帶頭節約意識,營造節能的濃厚氛圍。
體驗范圍在延伸,一些立交橋和標志性建筑的燈飾被關閉
記者在廣州市吉祥路、連心路、應元路、倉邊路等機關事業單位聚集的地段了解到,久違了的自行車又出現在機關走道,蒲扇、自帶的電風扇也出現在辦公室;絕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都停開五層以下辦公樓電梯,有兩臺以上電梯的少開一臺,有些單位是高層建筑電梯分段運行或隔層停開,短距離上下樓層都能做到不乘電梯。
而走出廣州,在湛江、汕頭、中山等廣東主要地級市,機關事業單位也都體驗了“能源緊缺”的一日。在江門市政務中心,除了機房和計算機系統外,幾乎就處在“無電狀態”。
入夜,廣州一些立交橋和標志性建筑的燈飾也停了,珠江兩岸只留一些小的藍色和綠色的小燈飾點綴其間,兼顧城市夜景和路燈照明。
如果發現有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未能遵守“能源緊缺體驗日”的規定,是否將受到處罰?廣東省經貿委能源辦負責人說,“體驗日”只是一種倡導,是大家的一種自覺行為,因此不會對任何單位和任何人采取任何處罰措施,但他們相信大多數機關和個人都會自覺加入進來,意識到節約能源資源的重要性,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體驗日”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體驗日可節約20萬升汽油,節能降耗貴在持久
其實,舉行類似能源緊缺體驗活動的,并不只是廣東一省。今年6月14日至20日,是全國節能宣傳周。6月10日,河南省開展公共機構能源緊缺體驗日活動;6月18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也將舉辦“體驗日”活動……
針對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的“能源緊缺體驗日”活動,群眾大多叫好,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有“作秀”成分。對此,有關部門算了一筆賬,一部載重750千克的電梯,在20層的建筑中連續不停運行10個小時,要消耗大約150—220度電,如果“體驗日”當天廣東全省有1000臺電梯停運,則可節約15萬—22萬度電;平均每臺公車每天耗油20升,“體驗日”當天如果有1萬臺車停開,則可節約20萬升汽油。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廣東大多數機關室溫基本執行不低于26攝氏度標準,打印紙雙面利用等環保手段,在許多政府部門早已普及。這歸根到底在于前些年能源供應緊張時管理部門的大力倡導。本次“體驗日”是否也會給大家留下同樣的印記?對此,陳文峰說,關鍵在如何堅持下來,萬事開頭難,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