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南鄭縣將生態示范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環境保護的有效載體, 4年間已投資4.46億元,實施了生態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化建設3個大類130個項目,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進。目前,該縣生態環境已達到國家級生態示范區Ⅱ類建設標準。
該縣樹立“生態立縣、產業興縣” 的發展思路,大力培育以農業、工業、旅游為主的生態產業。針對農村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相繼投入1.1億多元,完成了全縣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設施建設改造任務,治理水土流失治理61.9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6.5萬畝,復墾土地面積890畝,建成供水工程155個。積極推廣綠色水稻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實用增產技術和農業機械,發展綠色糧油種植59.17萬畝,無公害蔬菜5.79萬畝,綠色果品基地0.2萬畝。建成9個鄉鎮新發展苗木花卉基地,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建成農村沼氣池(設施)7600套,使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農村環境得到大幅改善。縣上大力推廣低消耗、低污染、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的工業發展路子,在招商引資和項目規劃建設中,堅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落戶南鄭,淘汰了漢中公路管理局水泥廠立窯生產線和江濱皂素廠、南湖紙廠、縣油脂化工廠、南鄭電石廠、南鄭木坪磚瓦廠等一批落后產能,創建了順邦公司、秦元公司、長江科技產業公司、厚華電工公司等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骨干企業,企業污染物排放和能耗顯著降低,單位GDP能耗降到1.02噸標準煤。在加強“天漢水城”、“國家級黎坪森林公園”等傳統旅游景點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了以生態旅游為主導的觀光休閑旅游業和社會服務業,形成了以“天漢水城”中心點,以城區至黎坪森林公園、城區至南湖風景區、紅寺湖風景區、圣水寺、龍崗寺古人類遺址等旅游線路為輻射線,以“一江兩岸”、圣水、胡家營花卉基地、桃園山莊園及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一點、兩線、一面的生態旅游格局。
該縣以建設生態型城市為目標,先后投資2.42億元,實施了大河坎漢江南岸提防工程、縣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道亮化美化改造工程、二南路城區段亮化工程、大河坎向縣城供水工程、褒國路開發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了縣城民樂園建設工程、何挺穎烈士紀念廣場改造工程、體育場擴建工程、漢江南岸河堤景觀帶建設工程建設,對街道、廣場、橋梁、樓體、店面和標志性建筑亮化的城市亮化工程,建成了日處理生活垃圾200噸的鄒家灣垃圾處理廠,開工建設了總投資達8498.39萬元的漢中市江南污水處理廠,使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規劃建設了11平方公里的城市煙塵控制區,在主要大街實行禁燒有煙煤,對120余家城市服務“五小”行業進行整治,全面淘汰有煙燒烤爐具110余臺套,推廣燃氣無煙環保型燒烤爐具,督促19家規模以上餐飲單位完成了油煙治理,對25臺燃煤鍋爐、茶浴爐進行治理改造。積極推廣使用液化氣、電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建設 96個石油液化氣供應點,用氣總戶數接近2萬戶。全面進行噪音和粉塵治理,使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于55分貝。
該縣樹立“生態立縣、產業興縣” 的發展思路,大力培育以農業、工業、旅游為主的生態產業。針對農村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相繼投入1.1億多元,完成了全縣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設施建設改造任務,治理水土流失治理61.9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6.5萬畝,復墾土地面積890畝,建成供水工程155個。積極推廣綠色水稻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實用增產技術和農業機械,發展綠色糧油種植59.17萬畝,無公害蔬菜5.79萬畝,綠色果品基地0.2萬畝。建成9個鄉鎮新發展苗木花卉基地,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建成農村沼氣池(設施)7600套,使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農村環境得到大幅改善。縣上大力推廣低消耗、低污染、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的工業發展路子,在招商引資和項目規劃建設中,堅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落戶南鄭,淘汰了漢中公路管理局水泥廠立窯生產線和江濱皂素廠、南湖紙廠、縣油脂化工廠、南鄭電石廠、南鄭木坪磚瓦廠等一批落后產能,創建了順邦公司、秦元公司、長江科技產業公司、厚華電工公司等一批低能耗、低污染的骨干企業,企業污染物排放和能耗顯著降低,單位GDP能耗降到1.02噸標準煤。在加強“天漢水城”、“國家級黎坪森林公園”等傳統旅游景點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了以生態旅游為主導的觀光休閑旅游業和社會服務業,形成了以“天漢水城”中心點,以城區至黎坪森林公園、城區至南湖風景區、紅寺湖風景區、圣水寺、龍崗寺古人類遺址等旅游線路為輻射線,以“一江兩岸”、圣水、胡家營花卉基地、桃園山莊園及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一點、兩線、一面的生態旅游格局。
該縣以建設生態型城市為目標,先后投資2.42億元,實施了大河坎漢江南岸提防工程、縣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道亮化美化改造工程、二南路城區段亮化工程、大河坎向縣城供水工程、褒國路開發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了縣城民樂園建設工程、何挺穎烈士紀念廣場改造工程、體育場擴建工程、漢江南岸河堤景觀帶建設工程建設,對街道、廣場、橋梁、樓體、店面和標志性建筑亮化的城市亮化工程,建成了日處理生活垃圾200噸的鄒家灣垃圾處理廠,開工建設了總投資達8498.39萬元的漢中市江南污水處理廠,使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規劃建設了11平方公里的城市煙塵控制區,在主要大街實行禁燒有煙煤,對120余家城市服務“五小”行業進行整治,全面淘汰有煙燒烤爐具110余臺套,推廣燃氣無煙環保型燒烤爐具,督促19家規模以上餐飲單位完成了油煙治理,對25臺燃煤鍋爐、茶浴爐進行治理改造。積極推廣使用液化氣、電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建設 96個石油液化氣供應點,用氣總戶數接近2萬戶。全面進行噪音和粉塵治理,使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于55分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