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最新研究:全球暖化將導致冷血動物壽命下降

2009-08-29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環境越寒冷,冷血動物就能存活得更久。溫度和動物預期壽命之間的關系也許對生活在我們這個溫暖世界中的冷血動物具有某些意義。

  紐約石溪大學的研究者斯蒂芬·蒙克(Stephan Munch)和圣地亞哥·薩利納斯(Santiago Salinas)對兩個珍珠貝種群的壽命之間的巨大差異感到吃驚。其中一種生活在西班牙,最多可存活29年,而另一種生活在俄羅斯的珍珠貝最長則可存活200年。

  與熱帶和北極圈之間的經度差異相比,這兩種珍珠貝生活的維度差異并不大。西班牙的珍珠貝處于北緯43度,而俄羅斯的則處于北緯66度。因此兩位研究者懷疑也許溫度差異才是導致兩種珍珠貝壽命不同的原因。

  蒙克說:“一般人們都認為適應性、掠食者、食物來源是否豐富等地緣差異可以解釋這種不同,但我們想看看是否物種壽命的地緣差異是建立在溫度不同的基礎上的。”

  蒙克和薩利納斯通過實驗和考察已經了解到了90多種陸生、淡水、海洋生物物種的生命周期數據,其中包括平均存活僅11.6天的冷血有機體橈腳甲殼蟲以及可以存活74年的珍珠貝。

  研究表明,從棲息地到物種分布的范圍,溫度都始終是一個與生命周期相關聯的指數。對于同一種動物,其棲息地氣候越寒冷,則壽命越長。

  這種模式與代謝理論(MTE)是相符合的,這種理論經常用來解釋物種的生存歷史、種群動態、地理模式以及其它生態學進程是如何與動物體形及溫度相互對應的。

  薩利納斯說:“化學家們都知道溫度增加會導致反應速度加快,而生態學的代謝理論的道理與之相同。”

  蒙克和薩利納斯發現他們研究過的物種壽命中87%都與生態學代謝理論做出的預測不同,并且生活在更冷溫度里的動物會存活得更久。

  但是如果去除溫度影響,物種的實際壽命與預期壽命仍然會出現顯著差異,這表明還有其它地方因素(例如食物來源的豐富性或者掠食者)影響著物種的壽命。

  隨著全球暖化,許多冷血動物的生存環境將發生變化。薩利納斯說:“考察冷血動物面對全球變暖將如何做出反應是個有趣的問題,考慮到溫度和動物壽命之間的指數關系,在溫度上發生的任何微小變化都可能導致動物壽命發生極大的變化。”

  他補充說:“如果冷血動物的生命長度發生改變以適應更溫暖的環境而熱血動物做不到的話,生態系統的結構及穩定性將發生變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