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來飽受公眾非議的“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國內十名法學家通過騰訊網集體呼吁:中國應當盡快著手制定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這部法律應當以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的基本利益為主旨,禁止所有對動物的不當傷害和殘酷行為。它應當參照國際社會通行的標準,同時也要適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切實解決中國的問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以下為呼吁書全文:
關于制定動物保護法的呼吁書
江平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季衛東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凱原講席教授"
陳弘毅 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
王衛國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教授
李曙光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授
張千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仁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賀海仁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主任
徐雪莉 中倫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律師
梁治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洪范法律與經濟研究所所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制建設與經濟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社會的文明程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冷漠、殘忍和暴力現象還相當普遍,而在制止暴力、減少殘酷行為、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法律還有很大改善余地。這種情形在動物保護領域極為突出。近來飽受公眾非議的"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就是一個顯見的事例。
在過去數十年里,我國政府先后頒布實施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這些法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總的來說,它們已經不足以應對這一領域今天所面臨的嚴峻問題,需要在立法宗旨、制度配套、機構建設和法律執行諸方面加以檢討和改進。而比野生動物保護狀況更令人憂心的,是包括農場動物和伴侶動物等在內的飼養動物的生存境況。這部分動物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與人類的關系也更加密切,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法律以它們的基本利益為關照對象,這些動物所經常遭受的無故傷害和殘酷對待,因此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有力的制止。法律在這方面的缺失,不僅于動物保護不利,也造成法律與社會道德意識之間的巨大落差,有礙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2002年,清華學生劉海洋在北京動物園用火堿和硫酸溶液將園內數只黑熊和棕熊燒傷。這一傷害動物的行為激起社會公眾的強烈義憤,但法律家們卻因為沒有可以直接引用的法律而就法律適用問題爭論不休,最后,法庭只能以"故意毀壞財物罪"定讞。而在后來曝出的一連串虐貓虐狗事件中,雖然當事人均受到社會輿論譴責,有的甚至在壓力之下去職或向公眾檢討,但都沒有受到任何法律處分。而在這些社會事件背后,在日常生活之中,各種無視動物基本利益甚而無故傷害和虐待動物的現象層出不窮,比比皆是。比如對工作動物的過度使用;長途販運過程中罔顧動物對空間、食物、飲水和休息的基本需求;驅使動物做違反其天性的表演甚至互相搏斗以供娛樂;濫用動物實驗;用活體喂食的血腥場面吸引游客;對伴侶動物的遺棄和虐待;對豬、牛、羊等家畜活體注水增重以牟取不法利益;野蠻屠宰甚至活剝動物皮毛;以及惡名遠播的"活熊取膽"等等。這些野蠻、冷酷和殘忍的行為已經引起社會公眾越來越多的反感、批評和抵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道德的角度關注這些動物的生存狀況,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發現,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社會生活領域,我們還沒有一部看顧動物基本利益,保護牠們不受無故傷害和殘酷對待的法律。
誠然,要杜絕上述種種現象,僅僅制定一部動物保護法是不夠的,但同樣肯定的是,沒有一部動物保護法對我們的社會所造成的傷害是實質性的。
首先,動物保護法的缺失意味著這一領域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指引,這就使得大量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無法在制度上被有效地遏制。施虐者不懲,其行也肆無忌憚;政府及良善公民無法可據,則莫奈之何。這種情形造成是非善惡觀念的混淆,也引起公民法律認知上的困擾,有違善良風俗,損害社會公益。相反,一部明確將殘酷對待動物之行為宣布為違法的法律,有助于祛除社會中的暴力,增進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其次,任由殘酷暴虐對待動物的行為泛濫,不但造成動物的災難,也成為國人的傷痛,令全社會蒙羞。古昔,儒家以仁民愛物為宗旨,釋道以慈悲好生為情懷,戒殺護生之制,代皆有之。此偉大文明價值,澤被天下。如今,環顧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適合其社會的動物保護法。我國香港之有《防止虐待動物法案》在1930年代,以后歷經修訂完善;臺灣地區之《動物保護法》制定于1998年,亦經修改實行至今。中國大陸之動物保護法仍付闕如,不但有礙國際交往,亦不利于國家統一。
再次,動物生存的惡劣境況,直接危及動物健康,活體注水和野蠻屠宰等行為,污染肉類和使動物產生應激反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中國動物產品出口將遭遇動物福利貿易壁壘,令相關企業蒙受損失。
鑒于以上各點,我們認為,中國應當盡快著手制定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這部法律應當以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的基本利益為主旨,禁止所有對動物的不當傷害和殘酷行為。它應當參照國際社會通行的標準,同時也要適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切實解決中國的問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相信,這樣一部保護動物的法律,即使開始時其內容不盡完善,效果不盡理想,它的出現本身將會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它標志著我們真正向和諧而文明的社會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