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北京明年建成四座建筑垃圾再生廠

2011-04-01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明年年底前,伴隨著四座嶄新的建筑垃圾再生廠的建成,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年處置能力將達到400萬噸,棄土廢料、磚頭瓦礫這些建筑垃圾將有四成變廢為寶。本市推行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工作意見日前獲批,即將實施。

  年產建筑垃圾3500萬噸

  城市的日新月異,也帶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拆遷、城中村改造、新農村建設、居民裝修均產生大量棄土、棄料。據市市政市容委統計,目前,本市每年產生建筑垃圾約3500萬噸,其中,城區產生1000萬噸,農村重點村改造產生2500萬噸。

  本市目前主要通過簡易填埋處理建筑垃圾,全市有22個大坑,可簡易填埋4337萬噸建筑垃圾,即便每年建筑垃圾產量不再增加,兩年后,建筑垃圾也將無處可埋。

  建筑垃圾填埋,不僅占用緊缺的土地,更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其實經過加工,建筑垃圾可以變成標準磚、古建磚,還可以生產再生混凝土、粗細骨料,粉塵經過沉淀后,也可以用作公路建設的有機物填充物,變廢為寶。“從技術角度講,建筑垃圾95%以上都可以再生。”業內人士表示。

  資源化率五年內達80%

  雖然建筑垃圾“渾身是寶”,但本市資源化處置設施卻僅有一兩處,年資源化率很低。此外,本市建筑垃圾處理涉及的管理部門很多,例如垃圾屬于市市政市容委管;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涉及市住建委和市交通委;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歸市運輸局管……協調起來難度不小。很多建筑工地還違規運輸、違規傾倒,不僅浪費資源,影響市容,還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今年起這一切將有所改變。按照市市政市容委的計劃,2012年,朝陽、海淀、大興、昌平將各建成一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年處理能力總計將達400萬噸;2015年,將再建成5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全市年處理能力達1200萬噸,再加上堆山造景、采用移動式資源化處置設備就地處理等方式,使80%的建筑垃圾實現再生循環利用。

  本市將研究制定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標準,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和運營,享受稅收優惠。

  城區年排放不超1000萬噸

  殘墻斷壁、磚頭瓦礫經過打碎、分揀,可以堆成假山、鋪成小路,呈現宜人風景,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這種已在豐臺園博園、大興南海子公園得到驗證的高招,目前已被確定為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方式之一。

  未來五年,本市將嚴控建筑垃圾排放,拆除規模逐步與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匹配。2015年,城區拆除性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郊區縣最大限度實現排放減量。

  此外,建筑垃圾還將加強源頭和過程管理,實現分類存放,分類運輸,磚瓦、木頭將被分揀出來,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化處理。今后只有本市號牌,持有綠色環保標志,安裝機械式密閉苫蓋裝置和電子識別、計量監控系統的綠色運輸車才有運輸建筑垃圾的資質,運輸實現全程跟蹤。

  本市還將調整建筑垃圾運輸費和排放處置費標準,按照“誰產生誰處理”的原則,由建設單位承擔費用。目前,本市建筑垃圾處理費用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制定的,每噸1.5元。預計將提高標準,引導減量,提高幅度尚在研究中,上海、深圳等地處理標準約為每噸20元左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