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的交通事故調查結果表明,由于司機服藥不慎,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昏、耳鳴、視物不清、反應遲鈍等造成交通事故。專家提醒,司機在服藥后別急著開車,避免因藥物反應引發交通事故,威脅自己及他人生命。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邵華介紹,一些感冒藥、抗過敏藥物、鎮靜類藥物中含有撲爾敏或苯海拉明等成分,藥物生效后,服用者會出現困倦、嗜睡等現象。比如,大多數感冒藥含有抗組織胺類藥物,服用后產生較多的副作用。
很多駕駛員工作壓力大,有時會有抑郁癥狀,服用最常見的是“百優解”,這種藥物能解除抑郁,但服用后會有嗜睡、乏力的藥物反應,所以最好禁服。此外,抗焦慮藥常伴有疲乏嗜睡、視野不清、肌肉震顫、反應遲鈍和體位性低血壓等。專家說,若出現這些跡象,應暫停駕車,就地休息。
專家表示,長期服用安定類藥物的人最好不要開車。安定類的藥物常常起效快,作用時間短,人容易產生藥物反應,如果長期大量服用,會產生眩暈、嗜睡、嘔吐、震顫以及視力模糊和昏厥。凡有鎮靜作用的藥物,都能對大腦皮層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司機應避免服用。
還有一些藥物司機也要慎服,比如鎮咳藥、解熱鎮痛藥、治消化道潰瘍藥等。專家提醒,駕駛員在服藥前要仔細看藥物說明,或是在醫生指導下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