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2826項“普查登記文物”將掛牌

2012-02-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藏匿在京城街頭巷尾的普查登記文物將有“身份證”。今年上半年,本市將給2826項“普查登記文物”掛牌。

    昨日,北京市文物局表示,為全面落實文物安全監管措施,確保全市文物建筑的安全,從即日起,市、區文物部門在全市正式啟動“2826項普查登記文物掛牌工程”和“千名文化遺產監督員上崗工程”。

    所謂普查登記文物,是指尚未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剛剛完成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市各區縣共有普查登記文物2826項,約占各級不可移動文物總數的73.6%。這些文物分布在全市16個區縣,但分布并不均勻。東城區和西城區作為文物大戶,普查登記文物數量卻只能位列前五以外,主要是由于這兩個區域內,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對扎堆兒。由于建設開發相對較晚,門頭溝區內普查登記文物遺存最多,達447處。

    雖然資源豐富,但這類文物的身份卻一直含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文物法規,對國家級、市級、區級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明確規定文物部門對文保單位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并區別情況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使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監管機制較為完善。但普查登記文物,因尚未列為文保單位,且均被社會所占用,容易發生文物被拆毀的被動情況,給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

    另外,北京地區不可移動文物較為分散,一部分文物暴露在野外缺乏管理機構,一部分則位于居民區、開發建設區內,僅靠監管執法部門難以實現全天候的監督管理。    

    2826項“普查登記文物”將掛牌

    今后,本市將進一步加強2826處普查登記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提升保護措施。今年上半年,各區縣文物部門將對尚未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設立普查登記文物的保護標志,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有望公布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本市對包括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普查登記項目在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將加強研究,挖掘文化內涵,對名人故居、重要歷史事件等進行說明展示。

    從全市熱愛文物并熱心遺產保護的人士中聘請的1000名監督員,也將上崗監督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

    按照規劃,東城區和西城區將作為試點區域,推廣文物安全監督員全覆蓋的管理模式,力爭每一處普查登記文物都能夠有專人負責巡視監管。市文物局表示,要通過發動市民共同監督,擴大文物安全監管的深度和廣度,對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合理利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查處、限期整改,對于巡視檢查中發現文物建筑年久失修、安全設施不健全等安全隱患,督促管理使用單位落實保護責任,及時編制搶險方案、開展保護工作。

    相關新聞

  西城微博“辟謠”

    “謙祥益”老號門臉將原址保留

    作為一座古都,北京不乏名勝古跡,更不缺熱心的文博愛好者。近日,一條老字號門臉要拆除的微博被轉發200多次。西城區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表示,這處“謙祥益”老字號門臉不會拆除,將原址保留。

    “謙祥益”是老北京綢布業“八大祥”之一,1955年與“益和祥”合并成現在的“謙祥益”。這處風格古樸的建筑,石頭拱門、金屬柵欄至今保存完好。近日,由于這里的長期承租戶無量賓館開始進行騰退,引起網傳“謙祥益”老門臉將被拆除。

    本周六19時41分,西城區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澄清:經了解,“謙祥益”老號舊址位于廊房頭條11號,其門面為歷史原物,后部已翻改。為保護大柵欄歷史風貌,西城區對承租單位無量賓館進行騰退。搬離時該賓館拆除自有設施設備,引發將被拆除的誤解。按照經批準的規劃方案,該舊址門面具有保護價值,將原址保留并結合地區風貌加以修繕保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