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每個人,都是一張“文明名片”

2012-02-2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首都公民道德建設活動掃描

    “有個老爺爺,一根拐杖拄。東南西北辨不清,一時犯糊涂。有個小朋友,名叫王小樹。連忙上前問原因,熱情來相助……”這首名為《北京讓你不迷路》的新童謠,曾在北京市舉行的“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新童謠征集中榮獲一等獎,還帶動許多中小學生走上街頭,成為幫助他人的“指路小天使”。

    在近兩年開展的“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活動中,青年白領、學齡少年,老北京、外來務工人員,大家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現代公民的責任感,積極參與首都精神文明建設,以點滴努力,為他人送溫暖,為城市增光彩。

    城市文明的“時尚達人”:

    我為首都添綠色

    2006年的一次車禍讓軟件工程師司馬飛燕告別了小汽車,同時讓她癡迷上了自行車。2011年,她當選為首都100位“綠色出行文明交通時尚達人”之一。

    “北京的機動車已經超過500萬輛,城市不堪重負,這個時候,只有更多人選擇自行車這種低碳綠色的交通工具出行,才能讓我們的城市得到休養生息。”司馬飛燕現在不僅騎車上下班,還經常在節假日騎車到各地旅行。

    在司馬飛燕這樣的綠色出行“時尚達人”帶動下,許多北京市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踐行著文明交通理念。

    秩序文明、網絡文明、環境文明、觀賞文明……北京市開展的“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活動涵蓋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2011年開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活動以來,全市“綠袖標”指導員隊伍已達1.4萬人,在全市1800個試點小區指導居民進行正確垃圾分類。

    來京建設者:

    首都文明建設的主人翁

    2011年11月2日,以“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為內容的“北京精神”正式發布,河南籍農民工李高峰與另外7名來自各行業的北京市民一同參與發布。

    作為朝陽無限社區的一名保潔員,李高峰多年來用自己的行動成為名副其實的“環保之星”。起初,李高峰看到住處附近的二道溝河垃圾成山、臭氣熏天,他就自己買來工具清理河道,一干就是6年。

    現在,李高峰發起成立的環保志愿服務隊已有1200名熱心人參加。李高峰對記者說:“雖然我只是個打工的,但不能把北京當成‘臨時家園’,既然我在這里生活,就要像料理自己的家一樣愛護城市環境。”

    北京市有700萬流動人口,他們都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主人翁。在“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活動中,北京專門開展了“來京建設者與首都文明同行”活動,每年宣傳評選100名“文明北京新市民”,每兩年從中產生10名“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獲得者,在承租公共租賃房等方面給予市民待遇。

    “文明小使者”:

    在幼小心靈中培育“愛心之花”

    “知感恩是一種能力、一種回報,也是一種認同、一種欽佩,這是新時代的雷鋒精神……”2月20日清晨,在北京雷鋒小學每周固定的《續寫雷鋒日記》宣讀活動中,六年級一班的李晨陽同學在全校師生面前宣讀了他們班的雷鋒日記。

    作為北京唯一一所以雷鋒名字命名的學校,學校把雷鋒精神作為校魂,提出“教師像雷鋒那樣敬業愛崗、學生像雷鋒那樣做人成才”。30多年來,學校每周續寫一篇《雷鋒日記》,在一茬一茬學生的“接力”下,學校的《雷鋒日記》已超過1500篇。

    孩子是幼小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也是首都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對象。“社區小樓門長”“文明小宣傳員”“文明小引導員”“環保小衛士”“愛心小使者”“家庭小孝星”……2011年暑期里,全市以“六小”道德實踐活動為載體,引導全市未成年人爭當“社區文明小使者”。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孩子們學會觀察社會、承擔社會責任、感受勞動的快樂,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