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去年全面啟動“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據媒體報道,“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以及預防保健人員組成,與“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簽約的家庭將享受個性化服務。網友熱議,“家庭醫生式服務”是否可以上門出診?21日,通州區衛生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新華網《第一回應》欄目獨家專訪時表示,“家庭醫生式服務”主要是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部分居民需要提供上門出診輸液、注射肝素等治療性服務,與“家庭醫生式服務”初衷并不一致。建議居民為自身的安全,最好是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輸液等治療。
這位負責人介紹,“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是按照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的組隊原則,由取得全科醫生、護士、防保醫師資格證的醫務人員組成健康管理團隊。她進一步解釋道,目前,通州區1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組建了128個社區衛生服務團隊,有582名醫務人員參與。服務覆蓋577個村(居)委會。“截止目前,全區已有49389戶,103891名居民享受到了簽約服務。平均每個團隊服務385戶,811名居民。”
有網友提問,“目前居民對此反響如何?”這位負責人說:“居民對此項服務普遍表示歡迎,許多慢性病病人都希望享受簽約服務,主動與責任醫生簽約。”該負責人舉例說,通州區梨園鎮高樓金村有位100歲的老人在感謝高樓金社區衛生服務團隊醫生時說:“有了這幾位能來家的好醫生,我還能健康地再享受十幾年共產黨的好政策。”
針對網友問到的“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該負責人介紹說,主要是醫務人員少,不能很好滿足居民的需求。還有部分居民需求較高,例如希望醫生進入家庭進行診療服務等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溝通技巧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并加快信息化建設,在基層開展預約服務、點名服務;主動告知居民應該進行體檢、復診、兒童計劃免疫時間等健康信息,提高服務效率。”
此外,對于,“家庭醫生式服務”是否會造成醫生工作量過大?這位負責人表示,“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的開展與推進,確實增加了醫生們的工作量,基層醫務人員非常辛苦。“為尊重他們的付出,通州區衛生局方面正準備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按照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及簽約居民滿意度,探索激勵機制,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