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小學入學 “小升初”禁收擇校費

2012-05-10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市教委、市糾風辦等7部門聯合下發《關于2012年北京市進一步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意見》。今年,本市將深入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行為,公辦小學初中禁止單獨接受贈款和實物;小學入學、“小升初”禁收擇校費,期望以此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

    小學初中不得單獨接受捐贈

    按照《意見》要求,本市將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嚴格學籍管理。嚴禁在義務教育階段以任何名義收取擇校費、報名費、測試費和借讀費。嚴禁通過跨區域招生、招收特長生、組織任何形式入學考試、公辦學校以民辦名義招生等方式的亂收費行為。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學生入學和招生錄取掛鉤的捐資助學款。正常捐贈收入一律由市、區縣政府指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收取、向捐贈人開具規定的捐贈票據,收入按照相關規定全額上繳同級財政,納入預算管理;向中小學捐贈的設備等也要全部上繳區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固定資產管理。

    三年內取消高中擇校生

    今年,本市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嚴格執行“三限”政策,擇校生要統一納入公辦高中招生計劃,擇校生招收比例禁超正常招生計劃的15%;擇校生分數不低于學校正常錄取分數線20分;擇校費收取標準每生不超3萬元。學校招收擇校生計劃、收費標準和錄取結果要向社會公開,公辦高中收取擇校費后不再收取擇校生學費。

    嚴禁各區縣和學校擅自提高擇校生比例、擴大收取擇校費的范圍和提高收費標準;嚴禁在擇校生之外以借讀生、自費生等名義招收學生收取費用。根據全國治理工作的要求,3年內全部取消高中擇校生。

    高校錄取禁收“留位費”

    《意見》要求在京高校深入實施招生“陽光工程”,加強招生計劃管理,嚴格錄取程序,堅決杜絕點招行為。同時,加強自主招生和特殊類型招生監管,嚴肅查處徇私舞弊案件。

    嚴禁高校收取與招生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以往部分高校錄取時曾出現要求學生繳納“留位費”的現象,此舉被明令禁止,《意見》明確要求,禁止將提前繳納學費作為錄取考生依據。

    嚴禁高校以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為名亂收費;嚴禁無辦學許可和超計劃招生等違規辦學行為;未經教育部或市教委批準,嚴禁高校異地舉辦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歷教育;嚴禁超標準收取學費。

    本市還將加強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收費管理,民辦高校(包括獨立學院)須嚴格按照物價部門批準的項目和標準規范收費,并公示各項收費和使用情況。

    幼兒園禁收贊助費

    幼兒園也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入園幼兒家長收取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教育成本補償費等與入園掛鉤的費用。嚴禁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興趣班、課后培訓班等特色教育為名向家長在保教費外另行收取費用。幼兒園要定期對代收性費用使用情況進行公示,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

    今年,本市將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扶持舉辦小規模幼兒園,鼓勵舉辦一批小學附屬幼兒園。

    學校違規區縣將被追責

    本市將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規范教育收費的督查和專項檢查,重點查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取與招生錄取掛鉤的捐資助學款行為;自立項目、自定標準、超范圍收費行為;公辦學校以各種名義、方式、手段和途徑亂收費行為;學校或部門設立“小金庫”、使用“小金庫”款項行為;推銷或統一代辦學生商業保險,以及濫印、濫訂教輔材料等行為。

    依據《意見》規定,公辦中小學教職工組織或參與有償補課,將一律取消當年評優、評獎、晉升等資格。如學校違規收費,不僅校長和直接責任人將被追責,區縣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也將被追究,市教委還將會在全市教育系統通報,并通過新聞媒體曝光典型案件。

“小升初”昨起開始推優派位

    三好生是硬指標,文化課成績仍占相當比重

    昨天,海淀區2560名小學生以推薦分配的形式參加計算機派位,拉開了今年本市“小升初”推優派位的序幕。

  現場:

    紀檢公證人員監督派位

    昨天,來自海淀區政府、區政協、區紀檢監察部門的部分工作人員和轄區中小學校長、教師、家長代表齊聚一堂,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進行“小升初”推優派位。

    今年,海淀區共有2.1萬余名學生參加“小升初”,其中,由各小學推薦出來的優秀生有2527名,推優比例在13%左右。加上回到海淀就讀的33名跨區市級三好生,共有2560名學生具備推優資格。按照規定,每個推薦生可以選擇1至5個志愿,計算機根據中學招生名額和學生志愿意向順序隨機分配。

    海淀區今年共有58所公辦中學招收推薦分配學生,招生計劃達2900多人,完全能夠滿足現有報名人數。但由于學生志愿會集中在少數優質校上,因此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如愿以償。目前,該區推優派位錄取率接近60%。

    今天,推優結果將通知學生,被錄取的學生不能隨意更改結果,未被錄取的學生可以繼續通過其它途徑升學。

    據悉,西城區今年將提高推優派位的錄取率,往年錄取率在70%左右,今年有望提高至75%甚至80%。

  政策:

    三好生是推優硬指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各區縣“小升初”推優標準不盡相同,但三好生卻幾乎都是推優硬指標。

    海淀區按照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給學生“打分排隊”,進而產生推優人選。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包括榮譽稱號、素質發展評價結果、科技藝術體育獲獎情況和學生干部崗位四項指標,分別占20分、70分、8分和2分。其中榮譽稱號中,獲得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可以得20分、獲得三年區三好可以得12分。

    西城區小學生入圍推優的基本條件,除文化課成績外,還包括市三好和連續三年區三好等獎項。

    在東城區,市、區、校級三好生獎項是推優的硬指標。

  進展:

    語數外成績更重要

    雖然“小升初”是免試就近入學,但推優派位中,文化課成績仍占相當比重,且有越來越重的趨勢。

    例如西城區推優的基本條件是“5261”,即五年級第二學期和六年級第一學期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總和要達到540分,然后再加上各種獎項進行綜合排名,前30%具有推優資格。

    而海淀區近幾年均將五年級學業質量監測作為推優重要依據,其分值為12分。明年質量監測將挪至六年級,這意味著明年該區“小升初”推優政策可能調整。

    有關人士解釋,實際操作中發現一些弊端,比如,一些家長、學生甚至老師只重視五年級成績、忽略六年級的學習,有的學校甚至出現了六年級半班學生在外面上培訓班的情況,不利于學校管理。另外,提早匯總的監測數據無形中成了知名中學選拔學生的依據,導致過早“掐尖”。

    明年起,海淀區將五年級學業質量監測挪至六年級第一學期期末進行,監測科目也由原來的全部監測改為只監測語文、數學和外語,音樂、美術等其它科目的監測將由學校自行進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