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是第四個國家防災減災日,各部門在本市的社區、公園、家具廣場等地,為市民組織應急演練,普及救災知識。
社區:居民感受“地震來了”
昨天10時30分,海淀區上地西里社區的應急廣播傳出地震報警:“社區居民請注意,接地震局通知,30秒后地震將來臨,請迅速撤離到應急避難場所。”瞬間,社區居民就紛紛從樓里跑出來,在應急廣播的指揮下,按照預先設定的線路迅速而有序地撤離到社區空地。
北京應急救災志愿者服務實訓基地負責人劉振江介紹,今年,本市將在200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開設周末應急逃生自護知識普及社區講堂,開展“愛心自救實訓演練”。全年計劃實際訓練應急救災志愿服務隊伍5000人次,覆蓋社區人群達到10萬人次。
社區講堂將請應急救援專家指導居民演練緊急疏散、搭建帳篷、傷員包扎和搬運、生命探測、障礙破拆等課目,避免日常防災減災的失序性恐慌,全面提升市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難的水平。
公園:市民親密接觸“急救”
12日在蓮花池公園里,市民見識了消防隊員的急救絕活兒。
只見幾名消防戰士肅立在一排燈泡前,靜候演習口令。指揮人員一聲令下,一位消防戰士迅速抱起一臺無齒鋸行動起來。隨著鋸片飛速轉動,他竟然輕輕“鋸”起了燈泡。
燈泡上橫向拉起了一根3毫米粗細的鐵絲,并緊緊貼著燈泡壁。只聽“叭”的一聲,第一個燈泡“頭頂”上的鐵絲斷了,緊接著是第二根……小戰士一連鋸斷了6段鐵絲,6個燈泡全部毫發無傷。
“細節決定成敗。”右安門消防中隊隊長王開茁說,在執行廢墟救援任務時,有些混著鋼筋的墻體下很可能會埋著人。這時候,隊員們在用無齒鋸切斷鋼筋時,每一個動作都必須謹慎再謹慎。“這個項目練的就是裝備精細操作技能。”
除了自身的絕活兒展示,消防隊員們還手把手教人們救援中最常用的“結繩法”。“把繩子兩端交叉,一頭繞過主繩,再把繩頭穿過繩圈……”消防戰士小孔耐心地給市民演示了好幾遍“八字結”打法。
“高層住宅一旦發生火災且火勢迫使人們無法從門口逃生時,這個‘結繩法’就有用了。”小孔說,人們可以利用家中的床單、窗簾等條狀物,在牢固的地方打結固定,從窗口逃生。“這個結一定要打牢固了才行,否則同樣會很危險。”
據悉,每個月的12號都是急救中心開放日,市民可到急救中心參觀急救科技館,接受免費的急救技能培訓,今年還計劃增加交通事故車內逃生等技能培訓。
家具廣場:志愿者為市民開燃氣安全課
12日30多名學雷鋒志愿者在海淀區四季青橋家具廣場,開展向居民普及燃氣安全知識的志愿行動。志愿者告訴大家,燃氣具選擇必須和家用氣源一致,否則更容易導致故障,并且引起安全事故。從燃氣具使用、膠管更換周期,到燃氣管道自動關閉技術、燃燒廢氣安全排放等,這些安全知識讓居民們覺得“自己平時太忽略安全了”。
在專業志愿者展示的燃氣“鬧鐘”、自動關閉閥門等產品模型展臺前,被喚起燃氣安全意識的居民,紛紛詢問價格。“其實現在技術上對安全已經有更好的保障,關鍵是提高百姓的安全意識,才能讓這些技術真正為居民接受,發揮安全保護的作用。”志愿者單君說。
據介紹,今年5月的“周六學雷鋒志愿行動日”將以生活服務為主要內容,分別從水、電、火、燃氣安全等方面,針對社區居民開展家庭安全教育普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