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北京舉行

2012-05-08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5月4日,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本環境省大臣細野豪志、韓國環境部部長劉榮淑率團出席會議,并簽署《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聯合公報》。

  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5月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本環境省大臣細野豪志、韓國環境部部長劉榮淑率團出席會議,就各國最新環境政策和全球及區域熱點環境問題等深入交換了意見。

  周生賢在介紹中國最新環境政策進展情況時指出,為全力開創“十二五”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新局面,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四個方面的重要部署:一是發布《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二是審議通過并發布《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三是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將臭氧、PM2.5納入監測范圍;四是召開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這次大會的標志性成果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2012年是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年,我們將著力做好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全力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實現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別減少2%,氨氮排放量減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零增長;二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進一步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三是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大氣、水、土壤、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危險化學品污染防治;四是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綜合防治,加大農村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五是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和應急管理工作,防范環境風險,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六是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深化生態示范創建活動。

  日本環境省大臣細野豪志、韓國環境部部長劉榮淑分別介紹了本國最新環境政策:日本提出了災害廢棄物處理計劃、放射性物質污染特別處理相關對策,并介紹了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和綠色創新等方面的重要舉措。韓國2012年的環保目標是讓全社會從綠色增長的政策成果中受益,將從改善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健康、提高地域和生態系統的環境價值、靈活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環境政策。

  三國環境部長還就加強電子廢棄物越境轉移防控和開展電子廢棄物處理聯合研究、推動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遺傳資源惠益分享機制,以及促進三國環保產業合作和先進環境技術轉讓等全球和區域環境問題交換了意見。周生賢對未來三國環保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持“同舟共濟”。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和區域環境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有加強交流與合作,形成安危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才能成功應對挑戰、解決問題。二是堅持“利益共享”。要體現公正與利益均衡原則,確保三國在環境合作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同促進區域和諧發展。三是堅持“共同呵護”。各方應相互信任,相互協助,尊重和照顧彼此關切,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合作中出現的問題。

  會上,三國部長聽取了中日韓環境合作十大優先領域項目進展情況報告,對未來三國環境合作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指導性建議;聽取了學生和企業代表的成果報告,提倡青年人要加強綠色行動力并鼓勵三國開展提升環境服務業水平的國際合作項目;簽署了《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聯合公報》,共同見證了《中日韓環境標志一體機共同認證規則協議》、《互認認證程序協議》和《互認實施規則協議》三項合作協議的簽署。

  在隨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周生賢表示,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自1999年啟動以來,已走過14年不平凡的歷程。會議作為東北亞地區主要環境對話與合作機制,自建立以來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效果,極大地推動了各自的環保工作,引起了三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三國環境部門本著務實、協商的合作精神,努力拓展合作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的宗旨是落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共識,探討和解決共同面臨的區域環境問題,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在三國輪流舉行,中國曾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分別舉辦第二次、第五次、第八次及第十一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

 

  在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上,三國環境部長共同見證《中日韓環境標志一體機共同認證規則協議》、《互認認證程序協議》和《互認實施規則協議》三項合作協議的簽署。

 

  在第十四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上,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接見學生和企業代表并合影留念.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