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還未開設科研誠信、科研行為規范課程,也缺乏適合的教材和讀本。”在昨天舉行的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指出,未來會積極將科學道德教育列入高校必修課程,納入科研人員職業培訓體系。
近年來科研領域屢現學風浮躁、學術不端行為,例如違反科研倫理、濫用學術權力等。這些現象已損害學界、教育界的公信力,更加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長。
去年,全國共有592個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展了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共有74.7萬名碩士生接受了教育,基本覆蓋去年全部新入學研究生。“今年我們將逐步擴大宣講范圍,使在校的164萬研究生都能受到教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后,所有高校須在學生開展畢業設計、撰寫畢業論文前,進行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使學生在開始從事科研和走向社會之前接觸到較為系統的科學道德知識。此外,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還將納入對高校領導班子的考核,建立問責機制。
“研究生處于科研起步階段,我們要幫助他們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宣講教育專家之一,著名粉末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