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市新農合最低籌資標準升至640元

2012-06-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急性心肌梗死等6類疾病今年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重大疾病保障范疇,并將15類重大疾病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從70%提高到75%。昨天(6日),市衛生局公布,北京市新農合最低籌資標準從去年人均520元提升至今年的640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本市農民參合率達97.7%

    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雷海潮介紹,本市自2004年開始實施新農合至今,參合率穩定上升,目前本市農民參合率已經達到97.7%。

    本市新農合籌資水平逐年增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去年全市最低人均籌資標準是520元,今年最低標準提高至640元,相當于2004年新農合剛開始時人均籌資水平107元的6倍。今年,全市平均籌資水平有望突破700元。各區縣新農合籌資水平不同,已經有區縣接近或突破人均700元的標準,例如朝陽區已達到人均720元,海淀區達到670元。

    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在籌資中所占比例從47.8%上升到86.4%;農民個人出資在籌資中所占比例從52.2%下降到13.6%;貧困人口全部由財政出資參合。

    15類大病報銷比例提高

    去年,新農合門診報銷比例達到40%,住院報銷達到60%,其中惡性腫瘤、終末期腎病、重性精神病、I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大器官移植9類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重大疾病住院報銷比例達到70%。今年,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唇腭裂、甲亢、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感染6類疾病也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范疇。

    新農合保障水平今年將繼續提升,納入重大疾病保障范疇的15類重大疾病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將從去年的70%提高至75%。

    參合農民受益面也將逐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度補償人次由122.6萬人次增加到633.2萬人次,住院受益面從2.9%上升到8.2%。

    新農合試點按病付費

    今年,本市還將探索新農合綜合付費政策改革,即以疾病分類管理為基礎,對常見病、慢性病基本診療服務,采用按人頭支付基本服務費和按比例補償藥費及檢驗、檢查費用相結合的付費方式;對短期住院采用以疾病分類為主的付費方式;對長期住院的護理或康復服務采用總量控制,按床日付費方式。

    此舉目的是在新農合籌資標準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費用支付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保證保障水平,控制不合理費用增長,降低患者負擔。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