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劉大爺是個有40年吸煙史的“老煙槍”,還是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家人勸他戒煙,他卻說,“抽了這么多年,這一戒肯定戒出病來!”
聽老人這么一說,家人沒轍。有人甚至認為,老人家愛抽煙就讓他抽吧,高興就好,戒煙反而打破了他們日常的生理平衡,導致生病甚至加快死亡。
然而,近期刊登在國際著名雜志《內科學文獻》上的一個研究報告卻指出,吸煙和老年病人致死率升高直接相關,戒煙將會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和比例,因此戒煙任何時候都不晚。
戒煙可降低過早死亡風險
在剛過去不久的父親節,眾多網友發帖表示“鼓勵父親戒煙是最好的節日禮物”。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持反對意見,認為“老年人不必戒煙”甚至“老年人不能戒煙”,還舉出了身邊老年人戒煙促死的例子。
然而,來自海德堡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3名專家梳理了17項來自美國、中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的研究,發現與那些從未吸過煙的人相比,60歲以上的吸煙者在被跟蹤期間的死亡高出83%。而將身份類別從“煙民”改為“前煙民”,將能把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28%。因此,與“煙民”相比,被稱為“前煙民”的時間越長,過早死亡的風險下降得越多。
報告還明確,吸煙和老年病人致死率升高直接相關,吸煙是許多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的重要風險因子。戒煙將會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和比例,因此,老年人選擇戒煙大有意義。
在評論中,來自香港大學的醫學博士Tai Hing Lam寫到:60歲年齡段的戒煙者過早死亡風險減少了21%,70歲年齡段減少了27%,而80歲年齡段則減少了24%。大部分的吸煙者明顯低估了他們面臨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說,每兩名吸煙者中就有一人死于吸煙習慣,這一統計數據應當在所有的香煙包裝上標注出來,“令所有的吸煙者知道他們在擲硬幣賭自己的生命”。
不必擔心戒煙后肥胖焦慮
然而,說起戒煙,許多老煙槍仍固執地搖頭。他們擔心戒煙會打亂自己的生理平衡,尤其是出現肥胖、焦慮等問題,因而不愿意嘗試或在短暫嘗試后很快又復吸。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煙草依賴戒斷中心副主任湯彥分析,實際上一旦吸上煙身體便會長期處于極度不平衡的狀態。戒煙的確會出現短時期的戒斷癥狀,這在精神上或表現為情緒低落、焦躁易怒,睡不醒、睡不著或做噩夢等,然而一般在一個月左右癥狀便會減輕,最后消失。
但也有個別人戒煙后焦慮癥狀嚴重,甚至會影響生活、工作。湯彥表示,這部分煙民往往自身存在情緒上的疾病,“過去總是通過吸煙緩解,戒斷時沒有煙草麻醉,癥狀自然會更真實地表現出來。”
至于戒煙后體重增加,也是有科學根據的。湯彥分析,“戒煙幾小時后味蕾功能就會變好,東西變得好吃,那自然會多吃。幾天后,腸道絨毛功能改善,吸收能力增強。同時,戒煙者不吸煙,手口都覺得閑下來,就喜歡吃零食,這都會導致體重增加。”
湯彥表示,根據統計,平均每個戒煙者會增重5公斤左右,但10個月后,體重一般不再增加,所以戒煙導致肥胖的問題只需稍加注意,不必過多擔心。
許多人低估吸煙造成的傷害
不過,根據湯彥的經驗,勸戒的確不是項容易的工作。“對于年輕人而言,他們往往覺得現在還年輕,吸煙帶來的危害很遙遠,下不了決心。就好比用沸水煮青蛙,青蛙一下子就會跳出鍋逃生,而若用冷水慢慢加溫,青蛙會在無危機感中慢慢死去,而年輕的煙民可以說是泡在緩緩加熱的冷水中的青蛙。”至于老年人,湯彥在勸誡時也碰壁,“他們認為傷害已經造成,戒不戒一個樣!”
但事實上,許多人低估了吸煙對身體的傷害。湯彥說,“吸煙引起的常見疾病包括癌癥,心、腦、血管病變,呼吸和胃腸道疾病,損害性功能和出現生殖障礙,影響胎兒發育和引起孕婦流產和早產等。癌癥、血管病變等更容易在老年人中出現,而胃腸道疾病、生殖障礙等在年輕人中更常見。”
但因為身邊總有些“幸運”的例外,讓煙民們不停給自己找借口。“很多人說不少抽煙的人不戒煙也能生孩子,有很長壽的老人吸了一輩子煙。可事實上,吸煙的危害隨時存在,比如說有的人生殖系統對這種危害比較敏感,會不孕不育,而有的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表現敏感,會出現相應癥狀。但你必須時刻記住的是,只要吸煙,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湯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