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教育部為異地高考設三條件

2012-09-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家長:在流入地有穩定工作、固定住所、繳納保險及稅費

考生:在流入地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即學籍在流入地

城市:異地高考的學生不能超過流入地的承載能力

昨天,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國務院新聞辦回答記者提問時,首次明確異地高考三項要求,學生、家長、所在城市均需符合相關條件。袁貴仁表示,教育部門將保障每一位公民享有同等的入學機會。

異地高考準入條件披露

對2000多萬隨遷兒童來說,異地高考無疑是與他們命運關系最密切的教育政策。袁貴仁說,2003年開始,我國允許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學校就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中,79.4%在公辦學校就讀,10%是在政府扶持的民辦學校就讀,其余的在由進城務工人員自己組成的民辦學校上學。

今年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文件明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袁貴仁表示,異地高考有準入條件。首先,學生家長須在流入地有穩定工作、固定住所、繳納各種保險及稅費;其次,參加異地高考的學生須在流入地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即學籍在流入地。參加異地高考的學生不能超過流入地的承載能力。具體條件將由各地政府出臺規定。

袁貴仁說,解決隨遷子女高考升學,要確保符合條件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生源大省將獲更多高考計劃

全國各地高考錄取比例差異較大,一直備受詬病。袁貴仁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高考涉及每個孩子的前途,教育部門將慎重開展高考改革,盡力確保各地學生享有同等入學機會。他表示,生源大省將獲得更多高考招生計劃。

教育部將在高等教育欠發達省份,增加民辦高校、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招生計劃,而普通高校和發達地區的招生計劃則維持不變。每年新增招生指標多數投入到中西部生源大省,提高入學率。教育部還實施“協作計劃”,在普通高校招生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向生源大省增加投放指標。今年,“協作計劃”共在河南、貴州等省錄取17萬名學生。

對連片特困地區680個貧困縣,教育部專門安排1萬個本科招生指標,受益地區今年本科錄取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袁貴仁表示,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今年全國錄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國的平均錄取率已經相差不大了,各省錄取率差距在明顯縮小。

嚴管2.2萬億教育經費

中央提出的今年教育經費投入要占GDP的4%的目標,正在逐步落實。據介紹,中央財政已經按照4%進行安排,各地也須按這一比例確定財政教育經費支出。預計今年全國教育總經費將達到2.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大約6000億元左右。對如此巨大的教育經費額度,教育部將通過建章立制進行嚴管。

公選大學校長擴大試點

教育部直屬72所大學半數以上實現副校長公開選拔,去年首次開展直屬高校公開選拔校長試點。校長須德才兼備,遴選由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的內行主導并全程公開。今后,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大學校長選拔標準和遴選辦法,擴大試點范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