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俗文化擠占圖書市場令人憂

2013-03-23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字體: ]

《關系是喝出來的》、《飯局就是生產力》、《飯局對了事就成了》、《中國式飯局讀心術》……日前,記者發現,此類以“飯局”“酒局”“關系”“心計”等為關鍵詞的書籍充斥圖書市場,并堂而皇之地擺上了暢銷書展區,受到一些讀者尤其是職場新人的熱捧。

  為何這些充滿市井之氣的“俗文化”,卻登上了本應以求知向上為主旋律的圖書殿堂?記者日前深入到北京幾家大型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進行調查,并采訪了部分出版界人士。

  現象:書名越俗越好賣

  3月16日下午2點,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就職于一家網絡公司的小孫已經在“熱銷書展區”翻閱了近1個小時。她停留的這個展架上擺滿了各種人際關系、飯局應酬類圖書,經過反復比較,她最終選了一本《會聊才有好人緣》。“剛剛工作4個月,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比較有效的溝通,還真得買本書學習學習。”小孫認真地說。

  除了熱銷區展架,更多的此類圖書被擺放在西單圖書大廈一樓中部的“公關禮儀”類書架上。《做生意就是做關系》、《人脈攻心術》、《善用人脈就是抓緊錢脈》……書名都相當奪人眼球。雖然不能提供具體數據,但負責該區域的工作人員稱:“這類書賣得挺不錯,只有銷量好才會擺到熱銷展架上。”

  據記者粗略統計,在西單圖書大廈,書名中出現“人脈”的圖書有近百種,而僅與“飯局”相關的圖書就超過60種,它們占據了“公關禮儀”區域5個書架中的3個,而真正講解商務、政務公關禮儀的書籍則被放在角落里,似乎乏人問津。

  一名中年男子拿著一本《圖解觀人術》站在書架旁翻看,這是一本試圖從人的內在神韻、眼神、動作分析性格特征的書,彩印內頁滿是如人體穴位圖一樣的插圖。“看著好玩兒就翻翻。”見記者詢問,他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

  “這是現代人的交際方式。有人通過‘關系’和‘飯局’取得了那些低調做事的人沒有取得的東西,當然就有更多的人效仿。這是一種社會現實。”一位來圖書大廈買書的阿姨說。

  在海淀區的中關村圖書大廈,此類圖書被單獨劃歸為“社交藝術”的品類中,占據了整整3個書架,而正牌的商務、政務用的“公關禮儀”類圖書則只有1個書架。記者在旁邊觀察一段時間后發現,前者的書架前常有三三兩兩的讀者翻看,而后者的書架前頗顯冷清。

  溯源:浮躁風氣作祟

  “昨天和客戶溝通時說錯了話被領導罵了。我覺得自己在人情世故方面太弱了,所以跟朋友來選幾本書學習學習。”兩個小伙子從事銷售工作不到一年,他們利用周六的時間來圖書大廈選書,就是為了在工作中“避免犯錯”。他們最終購買了《人情世故》和《中國式應酬》這兩本書。“我們也不知道哪本書好,無所謂了,一本書里能有一句有用的話就行了。”其中一位小伙子笑笑說。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是這類圖書的主要讀者,他們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面對工作中的人際溝通和應酬,渴求有良言“點石成金”。在卓越網和當當網等網站的購書評論中,不乏這類留言。

  在卓越網輸入“飯局”,可以搜索到90多條記錄。在當當網,一本2012年出版的講解人脈經營的圖書,被作為“五星級”圖書推薦,獲得近5萬條評論和高達99.4%的推薦率。回復中不乏“醍醐灌頂”“內容深刻”等評價。

  除了飯局類、關系類圖書外,成功類、賺錢類、厚黑學類甚至包括生肖運勢、風水改運類的圖書也都頗為暢銷,而更具含金量的學術類書籍、文學類書籍,卻越來越乏人問津。這不僅反映出一些出版公司病急亂投醫的趨利之心,也反映出社會上的一些浮躁之風。

  業界:為迎合市場還能撐多久

  記者進一步了解后發現,雖然此類書籍銷量上佳,但在購書網站上得到的好評只有極少數,更多的則被各種批評聲包圍,矛頭大多指向了圖書內容的空洞無物、簡單拼湊、抄襲嚴重和有名無實。

  “書的內容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復制的內容比比皆是。”一名讀者購書后留言道。卓越網名為“一片冰心”的網友回復說:“前面部分還可以,后面就像是禮儀常識教材了,有的例子牽強附會,還不如去看一本介紹禮儀知識的書。”網友“尚品蘭”留言說:“部分評論是托,這本書根本就毫無閱讀價值,里面的內容大部分是東拼西湊的,抄襲現象嚴重。”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這類圖書大多以國內外商界知名人士推薦和“××成功寶典”為噱頭,有的在書名上直接冠以“哈佛××課——獻給奮斗中的你”之類的字眼以吸引讀者,但仔細翻閱就會發現,除了書名外,該書與這些名人和“哈佛”幾乎毫無關系。

  “出版行業受網絡和影視的沖擊比較嚴重,生存壓力很大,而出精品是成本大又有風險的事。于是,有些大的出版單位就以賣書號給小公司為主要收入來源。”一名在出版業干了近10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小的出版公司的做法往往是派策劃人員了解某一段時間市場上哪一類圖書熱銷,再有針對性地找幾位編輯把網上的資源進行簡單拼湊,署名作者也并非撰書人。書賣得越多,書號就越值錢。”這位業內人士說,“一些正規出版社賣書號給小公司的操作模式,已經成為業內的一個潛規則。”

  “在短時間內,迎合市場、越俗越賺錢的做法看似是一些出版公司的生存之道,但這種做法對讀者、對圖書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的危害是巨大的。它所帶來的惡果,絕不是能用碼洋來計算的。”業界有關專家痛心地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