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病人特耐心,對我們要求也特嚴格。雖然院部工作很忙,但對危重病人,她都會惦記著來看看。”——大興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康淑玲
馬秀華 女,漢族,50歲,大興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婦產科主任。她帶領的科室承擔著大興區近40%孕婦的住院分娩、70%婦科疾病的治療及孕產婦的搶救工作。她從醫27年來曾獲得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等榮譽稱號。
我們醫院婦產科的特點是,流動人口多,接收的危重產婦多,很多孕產婦不定期做產檢,來了就有挺危重的。在有些情況下,我的工作就是在和閻王爺搶那一點點生機。
站在病人角度想問題
4月7日,科里接診一名妊娠期糖尿病酮癥、高脂血癥合并宮腔感染的產婦,糖尿病酮癥的病人一旦出現感染,很難控制,手術大夫趕緊通知了我。這種病人和閻王爺僅僅就隔了一層紙,可供搶救的時間極少,經過團隊搶救,目前這個產婦已經度過了危險期,孩子也得到有效治療。
在醫患溝通上,關鍵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給他們考慮問題。今年春節后,科里收了個孕婦,在她懷孕到近8個月時,通過超聲篩查發現,胎兒有泌尿系統畸形、尿道下裂等問題。這種病出生后是可以治療的,但當時男方的家屬在醫院吵鬧,一定要讓孩子在腹中致死后引產。對于我們來說,這絕對是不可能的,胎兒的畸形是可以治療的,不屬于人工終止妊娠的畸形范圍,不可能讓孩子胎死腹中。
我把男方的家屬都勸走了,跟孕婦和丈夫商量:胎兒生出來會有生命體征,能活下來,提前引產不合適,更不可能致死。后來孩子足月生產,我知道他們把孩子抱去醫院治療了,就放心了。
欣慰帶出一支好團隊
從1986年進入婦產科至今27年了,要問我接生了多少孩子,其實不能這么說,因為這是整個團隊的工作。
27年來,我覺得沒有最大的成就可說,讓我覺得最欣慰的是,我把婦產科的隊伍帶得挺好。在這些年,團隊有了一些觀念性的進步,比如微創理念,有的人認為用了微創技術就叫微創,我給大家灌輸的理念是,不是某一項技術是微創,而是哪一種治療方案對病人最有效有利才是微創。要綜合考慮手術時間的長短、病人康復出院時間的長短,病人綜合受益大、康復時間短程度高,我就認為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