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睡眠時間、補課時間納入評價體系,學業負擔過重影響學校評價
今年起,教育部將通過對學生的抽測,對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進行調查,用這些“綠色數據”來評價學校,并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這一評價將改變以往用考試成績評價學校的做法,學生的睡眠時間、補課時間等將被納入調查,學業負擔過重,將影響學校的評估成績。
評估學校教育質量不再惟分數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陷入怪圈,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導致出現重分數輕素質、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等突出問題。
為改變這一狀況,教育部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綜合改革,并推出配套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該框架被稱為“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五方面,共20個關鍵性指標。通過對學生“綠色指標”的調查,完成對學校的評估。
據了解,品德發展水平包括行為習慣、公民素養、人格品質、理想信念4個關鍵性指標,由低到高、循序漸進。
學業發展水平包括知識技能、學科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4個關鍵性指標。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特別強調,這一指標不是簡單強調考試分數,更加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身心發展水平的指標最多,包括身體形態機能、健康生活方式、審美修養、人際溝通、情緒行為調控等。興趣特長養成是針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出的,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愛好特長、潛能發展3個關鍵性指標。
學業負擔狀況關注學生學習效率、興趣和熱情,強調“綠色成績”,包括學習時間、課業質量、課業難度、學習壓力4個關鍵性指標,其中學習時間包括學生上課時間、作業時間、補課時間、睡眠時間等;學習壓力則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快樂、疲倦、焦慮、厭學等狀態。
學校將有綠色“體檢報告”
2010年,教育部將上海確定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2011年,上海市研制了學業質量“綠色評價”,并啟動中小學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改革工作。
昨天,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透露,今年,“綠色評價”將在全國的中小學全面推開,這項工作將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可自愿報名,經批準后成為國家級或省級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教育部計劃通過實驗區來完善和修改評價指標及配套改革。
鄭富芝介紹,“綠色評價”是對學校總體狀況的評價,而不是針對學生個人。改革啟動后,教育督導部門或專業機構等將對照“綠色指標”對學校做出綜合評價,并對評價內容和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診斷,給出評價結論并提出改進建議,最終形成“體檢報告”,并向社會公布。
據了解,評價結果將作為完善教育政策和措施、學校改進管理的重要參考,對于不符合規范之處,教育主管部門將督促學校整改,限期內未整改,學校的評獎評優將受到影響。
本市綜合素質評價將細化
目前,北京已嘗試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與“綠色評價”相銜接?鄭富芝表示,這些工作不會浪費,北京可以參考此次的“綠色評價”體系,在教育部大框架內繼續深化細化相關工作。
有家長擔心,不強調成績,是否會影響孩子的中考、高考成績?鄭富芝表示,教育部門正在醞釀中考、高考等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升學考試和“綠色評價”并不矛盾,將來二者方向基本一致。現在,有些地區已在考試中做出一些嘗試,比如山東濰坊地區,在中考中依據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錄取學生。本市高招,也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提供給高校,作為錄取參考。
據介紹,“綠色評價”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測試和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要面向學生群體采取科學抽樣,教育部堅決反對大面積統測,避免加重學校和學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