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PM0.5對人體健康威脅更大 卷煙危害比PM2.5厲害得多

2013-11-12  來源:中國婦女報
[字體: ]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并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PM0.5對健康危害甚于PM2.5,粒徑在0.25-0.50微米范圍內的顆粒物數量濃度對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最為明顯,且粒徑越小,對健康危害越大。此外,還有研究發現,通過濾嘴出來的主流煙氣中間顆粒物,直徑全部都小于0.5微米。專家特別強調,吸煙對中國老百姓的危害毫無疑問比PM2.5要厲害得多。

華東地區最近查到了一名年僅8歲的肺癌患者,江蘇省腫瘤醫院醫生馮冬杰表示,這名8歲女童患肺癌的原因是家住在馬路邊,由于長期吸入公路粉塵,才導致癌癥的發生。而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017日發布報告,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并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

大氣污染致癌已致全球22.3萬人成為受害者

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大氣污染。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最新數據,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萬人因大氣污染患癌。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報告中說,有充足證據顯示,暴露于戶外空氣污染中會致肺癌,而且患膀胱癌的風險會相應增加。報告指出,大氣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險度已與煙草、紫外線和石棉等致癌物處于同一等級。

而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其中,霧日數呈明顯減少,霾日數明顯增加,且持續性霾過程增加顯著。霧霾天氣現象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提高了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

世衛專家指出,量化到每個人,大氣污染致癌幾率雖不高,但危害在于幾乎難以完全避免這種可能。

PM0.5對健康危害更大,卷煙煙氣顆粒物大多都是PM0.5

目前公眾關注的霧霾主要是由大氣中直徑為2.5微米以下的微小煙塵、粉塵及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物等顆粒物以及水滴疊加形成的。PM2.5會沉積在肺部引起炎癥,從而引起一些惡性病變。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PM0.5對健康危害甚于PM2.5,也就是說顆粒物粒徑越小,越有可能吸附更多有害物質進入人體。

復旦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闞海東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的一項研究發現,粒徑在0.25-0.50微米范圍內的顆粒物數量濃度對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最為明顯,且粒徑越小,對健康危害越大。

該課題組在我國某城市測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圍內的23組不同粒徑的顆粒物數量濃度,分析和比較了它們與居民健康風險的關系。結果顯示,粒徑小于0.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PM0.5)與居民健康危害關系最為顯著。而PM2.5中粒徑大于0.5微米的顆粒物數量濃度與居民健康風險則沒有顯著關聯。

闞海東說,不同粒徑的顆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積就像是做折返跑,粒徑較大的顆粒物跑起來相對困難,所以一般都在上呼吸道通過撞擊沉積下來。而PM0.5就像是呼吸管道里靈活的老鼠,可以沿著氣流一直擴散到肺泡。研究結果還發現,PM0.5進入肺泡之后,有可能越過人體的血氣屏障,進入心血管系統引起疾病,甚至還可能干擾人體神經系統的平衡。闞海東說,PM0.5PM2.5中的質量占比不高,但數量濃度比卻接近90%。

臺灣也曾有對PM10、PM2.5、PM1.0各種污染物的分析,發現粒徑小的污染物中,苯并芘所占比例更多,這類物質更多是以氣體方式存在,很容易吸附在粒徑小的顆粒物上。而這些物質的來源,和PM2.5一樣,主要是燃煤排煙以及汽車尾氣等。

此外,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楊新曾做過抽煙的主流煙氣顆粒物的粒徑分析,發現通過濾嘴出來的主流煙氣中間顆粒物,直徑全部是小于0.5微米。專家特別強調,煙對中國老百姓的危害毫無疑問比PM2.5要厲害得多。

首都醫科大學環境衛生實驗室完成的二手煙霧檢測實驗發現,在35平方米的室內密閉環境中,在距離吸煙者3米的情況下,第二名吸煙者點燃卷煙時,PM2.5的數值將從第一支煙點燃后的400快速上升到800~1200,到第三名吸煙者加入時,該污染值會上升到2000及以上。因此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工作場所,長期暴露于二手煙霧中,會使不吸煙者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5%~30%。

洗肺菜、洗肺旅游只是心理安慰,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關鍵

為防范霧霾,許多人絞盡腦汁,繼服用魚油,多吃毛血旺之后,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方一些城市有商家推出洗肺菜洗肺旅游,號稱通過吃抗氧化食物、蔬果等,有助于排出吸入體內的顆粒物;通過去負氧離子高的山林呼吸新鮮空氣,把肺洗洗干凈。專家表示,洗肺菜、洗肺旅游并無科學依據,只能當做心理安慰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學教授表示,顆粒物進入肺部后,只有通過加速纖毛運動幫助顆粒通過痰液排出體外,但這需要吃藥。是藥三分毒,一般人無緣無故吃藥反而會造成副作用。

那旅游能減輕霧霾傷害嗎?專家指出,對于一些呼吸道疾病患者,在環境好的地方長期生活可以減緩疾病的發展程度。比如塵肺是人長期處于特殊環境下造成肺纖維化,換個環境生活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去空氣好的環境療養,對呼吸道病人的康復有輔助作用,但不能取代治療效果。都市人利用長假或一周時間去洗肺基本沒什么作用,要在當地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才會見效。旅游讓人心情舒暢,對疾病改善有作用。但如果長假跟著旅行團走馬觀花,行程緊張,玩累了更容易造成氣管炎、慢支發作。專家提醒。

闞海東教授還給出了大氣污染時個體的健康防護方法。比如出門入室后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帶的污染殘留物。專家指出,要防范污染,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盡量減少污染嚴重時暴露在室外,空氣不好時減少出門。

首都醫科大學環境衛生實驗室主任崔小波表示,室外大氣的污染受氣候影響,有些我們無能為力,只能采取盡量不外出活動等辦法。但室內二手煙造成的污染則完全是身邊的人造成的,不吸煙者可以理直氣壯地去阻止他人吸煙。

有專家建議,按照中醫的理論,人應該去適應環境,不可能讓環境因人改變。因此與其去避霾,還不如提高自身正氣,也就是用科學的保健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應對霧霾的根本之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