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癌癥風險管理宣傳計劃日前正式啟動,該活動由衛計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推出防癌保險產品“守護安康”的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共同開展,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公眾防癌意識指數”調查行動,引導公眾從防癌意識、知識、技能、個人行為,降低癌癥的發生。在啟動儀式上,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劉端祺公布當前癌癥診斷、治療的最新數據,一組數據正回答了“癌癥高發”的問題。
我國居民一生患癌概率為22%
全民癌癥風險管理宣傳計劃日前正式啟動,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劉端祺公布當前癌癥診斷、治療的最新數據。據最新統計,我國癌癥發病率為285.91/10萬,平均每天8550人新發癌癥,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按照目前人均期望壽命計算,我國居民一生罹患癌癥的概率為22%,即每5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癌癥。
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12)數據,目前全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312萬,全世界新發癌癥病例45%在中國。其中80%以上發生在50歲以上的年齡段。據統計,位居癌癥發病概率前十位的人體部位分別是:肺&氣管、胃、直腸、肝臟、食道、乳腺、胰腺、淋巴、膀胱、甲狀腺。
早期癌癥不可怕 80-90%可治愈
大多數早期癌通過手術可以根除,并長期存活(80-90%可治愈)。例如: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91%以上,早期宮頸癌10年生存率可達94%,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達95%以上,大腸癌息肉頂部癌變摘除治愈率96%以上,有的“小肝癌”患者手術后20余年仍健在。
當然,有的癌癥能早期發現的,有的不易早期發現。
能夠早期發現:宮頸癌、乳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皮膚癌
可能較早發現:食管癌、胃癌、肝癌、腎癌、肺癌、鼻咽癌、甲狀腺癌、膀胱癌
不易早期發現:血液腫瘤、神經系統腫瘤、胰腺癌、骨腫瘤、某些生殖系腫瘤(卵巢、睪丸、子宮內膜等)
晚期癌癥是可怕的 已和治療無關
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劉端祺表示,雖然早期癌癥治愈很高,但晚期癌癥還是非常可怕的,大多局部晚期癌癥可緩解3-5年,但大多有遠處轉移的癌癥難以緩解,只能存活1-2年,這一結局已和“科技發展,積極治療”無關!
劉端祺同時公布了某三甲醫院400多名晚期癌癥患者在ICU和臨終關愛病房費用對比,這些晚期患者一部分選擇在ICU病房繼續治療,一部分在臨終關愛病房“放棄治療”,而最終的數字表明:在ICU病房繼續治療的患者每天花費4000多元,只存活13天多,而進行臨終關愛的患者每天花費800多元,存活天數卻將近18天。
我國癌癥死亡患者中約60%可避免
國家癌癥登記數據庫報告,我國癌癥死亡患者中約60%可預防和避免(65.9%男性、42.8%女性);發達國家約30-40%。
與癌癥相關的行為和環境主要危險因素為:吸煙、飲酒、感染因素。在誘發癌癥的原因中,有一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下表:
體檢建議:10個體檢項目要注意
1.痰液細胞學檢查:涂片找脫落的肺癌細胞。
2.胸部低劑量CT照片: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3.直腸指檢和盆腔檢查:排除婦科癌癥和直腸癌。 20~40歲的婦女每3年一次盆腔檢查;40歲以后每年查一次。40歲以后不論男女每年做一次直腸指檢。
4.乙狀結腸鏡檢查:50歲以上,有親屬患腸癌最好40歲就開始;不論男女每隔一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在兩次陰性后,改為每3~5年檢查一次。
5.大便潛血試驗: 50歲以上每年一次,試驗前至少48小時不吃有肉類和維生素C的高纖維素飲食。每天收集一次標本(兩份),連續3天。試驗結果陽性者,應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6.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我國專家建議:初次房事后三年每年做一次宮頸涂片檢查和盆腔檢查。30歲后依據風險因素檢查,如三次或多次結果連續為陰性,可減少受檢次數。
7.前列腺癌:包括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和直腸超聲檢查。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做1次前列腺癌篩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45歲開始檢查。
8.乳腺自我檢查 每月做一次。乳腺鉬靶照相:40歲以后(高危人群可提前到35歲)每年一次鉬靶結合B超的篩查,35歲以下年輕女性更應首選B超。35~40歲期間應做一次基礎乳腺攝影,以作日后對照。
9.腫瘤標志物:靜脈血,有目標再查。
10.B超(腹部、盆腔、乳腺、甲狀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