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消除假冒偽劣在銷售環節的生存空間

2014-01-31  來源: 弄明日報
[字體: ]

繪圖:劉念

    減少種子的中間營銷環節,實現正規廠家和農民的面對面互動,是打擊假冒偽劣最有力的營銷方式,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電子商務平臺為這種營銷訴求提供了可能。

    吉林省把握住了市場脈搏,率先開啟自己的“大數據時代”。由15個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主推農業電子商務平臺,與廠家直接合作,嚴審準入資質,保障源頭種子的品質,幫助農民買到放心種子,為凈化種子市場,保障種業安全開辟了一個光輝的前景。

    實現企業和農民的面對面銷售

    以往,由于空間距離較遠,市場上的糧食種子廠家多、品種雜,農民的辨別意識比較差,導致假冒偽劣種子有機可乘。一些無證生產和過期生產的廠 家,通過銷售代理機構這一渠道,售假售劣,使侵權種子占據了一定的市場,而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正是從根源上切斷了假冒偽劣在銷售環節的生存空間。

    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輝說:“我們嚴把企業的生產經營資質,保證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的企業全部是在工商注冊、在農業行政部門登記備案的合法正規經營生產的種子企業;所銷售的種子全部是具備品種審定編號和合法的種子標簽標識的種子。”

    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農民下單后,大宗訂單由企業直接運輸到農民手中,小宗訂單通過和物流公司合作送達,這樣就實現了企業和農民的面對面銷售,從而從源頭上保證了種子的質量。

    信息充足,價格直觀農民想買啥買啥

    在市場中,相對于企業而言,消費者總是處于經濟和信息的雙重弱勢地位。經濟學理論認為,為消除信息不對稱給市場經濟帶來的危害,政府應該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以保證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在一個封閉的市場中,農民僅能了解到有限的種子品牌,這些種子的價格也需要農民逐個咨詢,耗費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很少有農民將自己搜集的信息整理出來,認真比對分析。因此農民往往都是相對感性地做出自己的購買選擇,且價格往往是編者按

    在種業銷售中推廣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即正品廠家和農民直接對接,減少中間銷售環節,對遏制假劣種子進入市場,保障正品種子的流通是非常有效 的方式。不過,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推廣最大的難題是農民沒有網,不會用網,吉林省另辟蹊徑,在每個村莊建立一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同時也作為電子商務網絡連鎖 店,打造了吉林省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通過比較篩選,購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正品種子。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這就給套牌、假冒的種子很大的生存空間。

    在電子商務平臺的網站上,農民通過村服務站人員的幫助,快速地瀏覽各個品種的特性和價格,不僅節省了時間和成本,重要的是在一個直觀的平臺上,不僅能了解到全面的價格信息,也能同時對其他性狀做出評比,貨比三家,選擇出自己滿意的商品。

    打破地方保護推動種業市場大整合

    長期以來,在種業市場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外面的種子進不來,里面的種子也出不去,形成了一個省份眾多小企業惡性競爭的局面。 不破除地方保護,就不能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就不能推進種業資源的整合和企業的兼并重組,成長出研發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國際競爭力強的企 業。

    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能夠破除地區封鎖的障礙,推進種業的優勝劣汰。例如,天津市由于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需要種植植株較低、抗倒 伏能力強,適應在鹽堿性土壤存活的玉米品種,而天津市的本土種子企業沒有相應的種子品種出售。這時,天津的農民A登錄了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憑借對植株 性狀的對比分析,發現吉林的企業B研發的玉米新品種比較符合自己的預期,可能適合在自家田地里種植,于是下單,送貨上門,交易完成。

    電子商務平臺在全國范圍內促進了種業市場的大整合,推動了種業行業的進步。

    中間環節減少了更多成本搞研發

    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種業的強盛在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生產出更有競爭力的品種。企業在營銷中減少了中間代理商這一環節,這為企業節省了巨大的成本,使企業可以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自己的研發之中,為自己做大做強創造條件。

    據吉林平安種業公司董事長張平介紹,平安公司2013年的營銷額達到四個億,投入研發的費用為1000多萬,而用于中間營銷的費用要遠遠高于這個數。把這部分投入用于企業搞研發,對企業的益處是毋庸多言的。

    但是,電子商務平臺的設立和維護成本很高,如果企業自己設立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起來需要大量的人財物力成本,對企業是一個比較重的負擔。而 通過政府扶持運營統一的平臺,既給企業提供了便捷,又給消費者提供了信譽保障。企業不用自己來開拓市場,依靠政府提供的平臺就可以擁有注冊用戶群,這有助 于企業更好地專攻自己的研發事業,做出更多更好的品種。

    “2014年吉林省扶持了村級信息服務站5000臺電腦,免費發放到各個服務點。全省9317個行政村,爭取做到村村全覆蓋,不留一處空 白。這是吉林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未來兩年的目標。”趙輝說。下一步,吉林省電子商務平臺還要和移動公司進一步合作,將電子商務平臺做成簡便易操作的APP, 搬到農民的手機上,農民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炕上桌邊,只要拿出手機點一點,便可以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正品種子。

    吉林省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引領著農業信息化的風尚,必將給種業及整個“三農”產業帶來新的變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