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8日),地鐵安全出行系列卡通片《菜鳥鐵事》的8位主人公出現(xiàn)在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提醒前來觀看的孩子和家長們注意“腳踩黃線”、“倒向站立”等在日常搭乘扶梯過程中易被忽視的安全問題。
人潮涌動的地鐵站扶梯前,外表粗獷的“土豆哥”與長胳膊長腿兒的“四季豆”為了搶占最佳位置,在扶梯上你躲我閃,溫柔的“西蘭花”緊緊抓住 扶梯的扶手帶,有正義感的“洋蔥頭”大聲制止這場“扶梯賽跑”。突然,占據(jù)了優(yōu)勢的“土豆哥”扭過身子擺出一個勝利的手勢,還沒站穩(wěn),直接摔出了扶梯……
昨(18日)日,這幕卡通劇在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的站廳上演。雖然已過了早高峰,仍然有大量乘客駐足欣賞。京港地鐵新聞發(fā)言人楊苓說:“我 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宣傳地鐵安全出行。乘客安全乘坐扶梯看似簡單,其實是暑期最容易發(fā)生事故的地方。”據(jù)統(tǒng)計,近三成扶梯意外是因為未站穩(wěn)扶好。以地鐵4 號線和大興線為例,今年平均每個月都會有6位乘客因此從扶梯上摔倒、磕碰。
電梯一停一開至少10分鐘
“快看,土豆摔倒了,坐電梯不能打鬧。”臺上演得熱鬧,臺下小乘客看得入神,一位七八歲的男孩在臺下大聲地“解讀”。臺上,講解員也及時提示:“扶梯上,勿打鬧,倒向站立易摔倒。”
此時,地鐵動物園站內人流攢動,半數(shù)以上客流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還有一部分乘客拖著行李箱或小推車,上面捆著黑塑料袋的包裹。距離演出現(xiàn)場幾十步外的扶梯口,站務員不時叮囑:“您看好孩子。帶大件行李的乘客可以乘坐直梯。”
突然,一個小男孩掙脫了家長的手,笑嘻嘻地要按扶梯上的紅色急停按鈕。孩子的母親趕緊一把拉回他。
“暑期,這種情況特別常見。”動物園站的一位站務員介紹,有時碰上一兩個大人帶著四五個孩子坐地鐵,孩子淘氣,有時會去按電梯的急停鈕。即使是誤按,維修人員也必須趕到現(xiàn)場檢查,一切都合格后才可以重新啟動電梯,整個過程至少需要十分鐘。
一老一小是意外“高危人群”
以往,地鐵運營部門主要采取“人防戰(zhàn)術”減少扶梯意外。高峰時段,繁忙車站的扶梯處會增派工作人員值守,引導乘客站穩(wěn)扶好安全乘梯;在非高峰時段,車站會通過廣播對乘客進行安全乘梯宣傳,疏導行動不便和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使用直梯。
如今,這種安全宣傳更加生動,以草莓、香蕉、茄子等8個蔬菜水果為原型的實體卡通人物精彩亮相。“腳踩黃線、倒向站立等日常搭乘扶梯過程中 被反復提醒注意的危險行為,往往被乘客忽視,從而發(fā)生危險。我們通過卡通人物舞臺劇的趣味夸張表演,現(xiàn)場再現(xiàn)這些搭乘扶梯時的危險行為,更容易被大家記 住。”楊苓說,“中老年人和孩子比較容易出現(xiàn)意外,這種卡通的模式,劇情簡短,容易吸引他們的關注。”
除了現(xiàn)場演出外,以這些蔬果為主角的卡通片《菜鳥鐵事》也在地鐵列車上開播了,向乘客宣傳乘坐地鐵的安全注意事項。
八成電梯事故“禍”起乘客
昨日,扶梯事故發(fā)生原因排行榜首發(fā)。在乘客乘坐自動扶梯發(fā)生事故的各類原因中,“未站穩(wěn)扶好”是引發(fā)意外的最主要原因,達到28.96%;其次為“拉拽大件行李摔倒”,達到19%。排在第三位的是因倚靠側裙板身體傾斜摔倒,達到12.67%。
還有一些原因也會導致扶梯意外,比如乘客拾取掉落物品、踏在兩個梯級之間、醉酒身體不適、追逐打鬧、反向行走等。
京港地鐵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由于乘客自身原因造成意外的情況占總數(shù)的80%以上。隨著乘客的熟悉程度提高,從2011年到2013年,地鐵4號 線每百萬客流量發(fā)生的扶梯意外概率有所降低,從0.171下降至0.144。楊苓說:“希望隨著安全卡通片的播出,能夠進一步提升公眾對安全出行、文明乘 車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