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看心臟病 別忽視“心”病

2015-01-10  來源:新華網北京健康頻道
[字體: ]

   有些患有心臟病的老年人,時常夜里不敢入睡,擔心自己一睡不醒。家屬往往認為人上了年紀都會有這樣的擔心,況且是身患疾病的老人。這僅僅是老人對自身疾病的擔憂嗎?專家告訴你,這可能是老人患了焦慮癥。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汪愛虎介紹,在心內科的門診病房中,約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有焦慮或抑郁,焦慮抑郁通俗地說是“心”病,是與心情、情緒有關的疾病,而不是真正的心臟病,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心臟病合并有焦慮抑郁。

    “焦慮、抑郁很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如果不及時診治,不容易康復。”汪愛虎如是說。許多患者沒確診,就因為其對焦慮抑郁認識不夠,不知道種種 難受是生氣、著急、害怕、心煩等負面情緒導致的。所謂焦慮,正如古人的杞人憂天。常有莫名的不安以及恐懼感,一般有以下三種表現:

    情緒表現:擔心擔憂、著急、緊張害怕、不安、恐懼等,常感覺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行為表現:眉頭緊鎖、表情僵硬、坐立不安、說話結巴、易出錯、做事效率低、常有回避行為等。

    軀體表現:主要是身體上的不適,心臟科門診患者常表現為感覺心慌、心跳重,胸悶、憋氣、氣不夠用、出長 氣,呈針扎似的、隱隱的或移動性的胸痛;消化科中常見的有,咽部異感癥或癔球癥(中醫稱為“梅核氣”),打嗝、腹脹、燒心,腹部難受、著急大便、便后癥狀 緩解。另外包括脖子僵、頭痛頭暈、耳鳴、手抖、手麻腳麻、毛發豎起、皮膚起雞皮疙瘩,以及記憶力下降、睡眠差(睡不著、早醒、多夢)等。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焦慮癥?汪愛虎說,其實人人都有焦慮,只是應區分正常焦慮和病態焦慮,到醫院求診的一般都是病態的焦慮。正常焦慮 也叫動力性焦慮,這種焦慮有事件緣由,持續時間短、程度輕,如考試焦慮、約會焦慮、開車焦慮等,事情完成后就不焦慮了;而病態焦慮是無事件緣由的擔心擔 憂,且程度重、時間較長,可能持續半年到一年以上。

    常見的病態焦慮有急性焦慮和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也稱為驚恐發作或驚恐障礙,一般發作時間為10~30分鐘,不超過1小時。常見癥狀有:心 慌、顫抖、頭暈、惡心或腹部難受、感覺自己失去控制、恐懼感、窒息感、瀕臨死亡感、麻木、刺痛、出汗等。如果這些癥狀里有四條以上經常發作,并且到醫院查 不出病因,或者一個月發作三次,就要考慮自己是否為驚恐發作。廣泛性焦慮具有以下常見的六種癥狀:坐立不安、容易疲勞、精力不集中、肌肉緊張、容易發火、 睡眠不好。假如這種情況持續半年以上,就要考慮自己是否患有焦慮癥。

    另外,進入冬季后,天氣日漸寒冷,陽光照射少,憂郁癥患者也比平時多了。抑郁的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悶悶不樂,高興不起來,愛好興趣減少, 精力減退,容易疲勞,不想做事,總覺得活得沒意思,此外有睡眠不好、早醒,頭暈,乏力,消化不良,背痛,胸痛等。如果這些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同時排除其他 疾病后,就要考慮有抑郁了。

    汪愛虎表示,許多抑郁癥患者常伴有焦慮,焦慮抑郁常合并存在。對于懷疑有焦慮和抑郁的患者來說,必須正確的認識焦慮和抑郁,在就醫時一定要 說清楚病情,說清楚發病前遇到的生活事件,如家人親屬重病、死亡、打官司、婚姻問題、就業升學、工作壓力、矛盾糾紛等,不要有病恥感,以免造成漏診、誤 診。而合并有焦慮抑郁的心臟病患者在治療心臟病時,也應注重心病治療,以免因心病加重心臟負擔。

    焦慮抑郁是心理疾病,不是心臟病,但焦慮的癥狀表現類似心臟病的表現,尤其是急性焦慮發作,常被患者和家屬認為是心臟病發作。看急診或心內 科門診,焦慮容易被誤診和漏診。如果患者有上述焦慮抑郁癥狀,且在三甲醫院做了正規的檢查,如超聲心動圖、運動試驗、心臟三維CT或冠脈造影等,未發現器 質性心臟病,或者雖發現一些病變,但程度很輕,不足以解釋臨床癥狀,就要考慮有焦慮抑郁了。焦慮抑郁患者應該去精神心理科就診,懷疑有焦慮抑郁的心臟病患 者可看雙心門診,因部分醫院的心內科開設雙心門診,既看心臟病又看心理疾病。

    焦慮抑郁的治療有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最好是在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接受心理治療,這樣的綜合治療比較徹底、效果好。

    汪愛虎給焦慮抑郁患者幾點建議:

    1.正確認識心臟病,消除對心臟病的恐懼。

    2.做個樂觀主義者,凡事要往好處想,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3.不要將擔憂郁悶委屈煩惱等憋在心里,找個好友、親屬,盡情訴說。

    4.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干活,培養業余愛好,如跑步、大步走、游泳、養花養魚、養寵物、書法繪畫、唱歌跳舞等,盡可能讓自己忙起來、動起來,從早到晚安排做的事滿滿的,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讓自己空閑下來。通常焦慮的人在忙的時候不難受,一空閑下來就難受。

    5.當義工、志愿者,多做好事、善事,能獲得贊美、價值感,有助交流溝通,融入社會,對抑郁患者恢復健康特別重要。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