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高血壓的困擾,有人歸結于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或是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常常面對沉重的心理壓力等等, 但是臨床上卻有這樣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即便是遵醫囑規范服用降壓藥,血壓仍然居高不下,是何緣故?近日,北京安貞醫院舉辦第九屆北京五洲國際心血管病會 議,會上泌尿外科主任姜永光表示,如果患者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或許與腎上腺腫瘤密切相關,切不可掉以輕心。
腎上腺腫瘤還易導致肥胖、心悸甚至癱瘓
據了解,腎上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分泌各種激素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腎上腺的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主要分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及兒茶酚胺類。
“一旦腎上腺發生病變,極易引起激素過度分泌,而過多的激素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統,造成繼發性高血壓。”姜永光介紹,“目前在腎上腺腫瘤中,原發性 醛固酮增多癥、皮質醇增多癥(庫欣綜合征)、嗜鉻細胞瘤最為常見,可占到八成左右,且主要癥狀都是引發血壓升高。”姜永光指出,“但是三者又可有不同癥狀 做鑒別,比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除高血壓外、還有低血鉀和肌無力的癥狀,而皮質醇增多癥主要以滿月臉、水牛背等容貌改變為主,嗜鉻細胞瘤的患者臨床上多伴 有頭痛、出汗、心悸等表現,有嚴重者甚至出現癱瘓。”
腎上腺腫瘤常被誤以為是“冠心病” 耽誤會致命
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常規體檢容易漏診腎上腺腫瘤,或者被誤診為冠心病。姜永光介紹:“之前有個河南的患者血壓時常忽高忽低,在當地醫院被誤診為“冠心 病”,心臟還裝上了支架。到我們醫院一檢查,結果才發現是腎上腺瘤“搗的鬼”。我們給他做了微創手術,第二周血壓就正常了。”
據了解,體檢時,如果B超醫生經驗比較豐富,有可能發現直徑一厘米左右的腫瘤。但如果腫瘤的體積較小,那么B超等影像檢查的手段就很難發現腫瘤的蛛絲馬跡。因此,姜永光指出,患者一旦出現頑固性高血壓,就應及時去大醫院做詳細、全面的檢查。
“一般可通過檢查血皮質醇等反映激素水平的指標,及早發現腎上腺存在的病變。”姜永光說:“CT和MRI能清晰顯示腎輪廓和腎周圍間隙及腎臟與鄰近器官和結構的相互關系,對發現腎上腺腫塊及對腫塊的定性,均比普通的X線檢查和B超等方法準確可靠。”
姜永光強調:“腎上腺腫瘤雖為良性腫瘤,但有10%的惡變可能且一般都長在人體主動脈周圍,一旦耽誤手術治療,患者血管彈性會變差,血管壁受損,容易出現腦血管破裂,發生腦卒中危及生命。”
腎上腺腫瘤患者術后維持治療不可少
隨著微創手術時代的來臨,腎上腺瘤手術告別了在患者身上開“大拉鏈”的時代,逐漸邁入精準醫療時代。姜永光表示,現在不僅可以采用微創手術模式,在患者身 上只需打幾個小孔就可完成腫瘤切除,并且采用多學科會診治療模式,即綜合高血壓科、心內科、麻醉科、泌尿科專家一起為患者治療,這樣使手術更加安全,更加 精準。
據悉,有5%-10%的腎上腺腫瘤患者手術切除后,經過5年-10年以后還會復發。因此,姜永光建議:“腫瘤復發時可能不在腎上腺,而在其他地方,所以患者除了應盡早切除腎上腺腫瘤外,術后還要做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