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發地在大同建設的農產品批發冷鏈物流基地奠基。明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夏冬兩個蔬菜自給淡季,山西、內蒙古等地區將向北京直供蔬菜40余萬噸,菜價可降低6%左右。
“京郊蔬菜自給有兩個淡季,一個是每年12月至第二年4月,元旦和春節剛好在這段時間里。這個淡季,海南、兩廣等地的南方菜供應量占一半以上,目前新發地已經在這些省區建了很多基地。另一個淡季是每年7月至9月,這個季節北京市場供應的蔬菜主要來自河北、東北三省和山西、寧夏等地。”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介紹,本市八成左右農產品靠外埠供應,每年4月至6月是京郊蔬菜出產旺季,本市蔬菜自給率可達30%至40%。而兩個蔬菜自給淡季,近九成菜靠外埠供應。
“保證市場供應,一方面要提高蔬菜自給率,另一方面提高外埠供應可控率。”張玉璽說,新發地將建設環北京農產品供應圈,2010年在北京周邊農產品主產區建設了涿州、定興、高碑店、張家口、承德、灤平、遵化7個分市場,大同農產品批發冷鏈物流項目是第8個。
新發地市場承擔著本市70%的蔬菜和80%的水果供應,為保障首都市場供應,市場今年實施“內升外擴”戰略,一方面吸引全國名品進京,提升市場品質;另一方面積極外擴,提高蔬菜外埠供應可控率,大同農產品批發冷鏈項目是“外擴”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同農產品批發冷鏈物流項目占地面積900畝,其中交易區和倉儲加工區700畝,配套商戶生活區200畝。市場規劃建設內容包括總容量為6.5萬噸的大型冷藏庫,其中高溫庫3萬噸,低溫庫3.5萬噸。配有蔬菜、水果、糧油、調料干貨、冷凍品、水產品交易大廳,以及冷鏈物流區等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建成投用后,預計年交易總量約280萬噸,年交易額約60億元。
“每年7月至9月,因為氣候原因,其他地方不產菠菜,新發地市場全部1萬噸菠菜都是從內蒙古興河來的。”張玉璽介紹,內蒙古、寧夏、山西三個省區的土豆、洋蔥、胡蘿卜等,是北京冬儲菜的主產區,而辣椒、柿子椒等蔬菜恰在7月至9月補充北京市場鮮菜,這三省區的農產品供應量占新發地市場的15%。
“項目建成后將采用訂單農業,早上采收,路上4小時,當天就到北京,第二天擺上市民餐桌。”張玉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