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公租房小區配建小學幼兒園 標準不低于商品房

2011-11-2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十二五”開局之年,北京市落實的公租房數量已經超過10萬套,公租房的開工、收購數量超過6萬套,并將在2011年年底前爭取配租1萬套。這么多人在入住公租房后,要看病、要存錢、要購物,孩子要上學、上幼兒園,但和自己買房的人相比,公租房人群又有一定的流動性,這可怎么辦?

    “這些問題都不用擔心,無論是專門建設的公租房小區,還是商品房配建的社區,我們都針對公租房住戶進行了配套設施的建設。”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雖然政策尚在制定中,但硬件已經準備好了。

    公租房配建不輸商品房

    “我不敢租公租房,誰知道住進去以后,孩子上學會不會遇到問題。”11月27日,一名海淀區的兩限房輪候者在微博上說。他說,海淀區已經給他們打了電話,提示經適房、兩限房輪候家庭可以通過申請公租房來解決居住困難的問題。但他仍在猶豫,不知道一旦入住了公租房,是否還有兩限房的排隊機會。畢竟購買了兩限房,孩子的戶口就可以落在房子上,而以后就近入園、入學的事兒也隨之迎刃而解。

    “我們不能讓公租房住戶為孩子上學發愁。雖然具體的政策尚在制定中,但至少從配套設施上,是什么都不缺的。”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京原路7號地是個純公租房項目,15萬平方米的建筑,將建成8棟樓,小學將有望在附近解決,而小區內直接配建了幼兒園,公租房的業主也可以就近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內,而不受跨區戶籍限制。

    目前,除了汽車停車位以外,其他的醫療、養老、入學、入托等關系民生的設施,公租房的配建標準和商品房、保障房沒什么區別。而在一些特殊的人才公租房項目上,考慮到市民出行、工作等問題,汽車的停車位也是按商品房的比例配置的。

    公租房不會建成“睡城”

    在2011年已經舉行的兩次保障房設計展中,市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公租房建設項目,同時也能從展會上看到保障房越來越詳細的配建設施。

    這兩個“越來越”,源于規劃師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不將公租房建成“睡城”的決心。

    “公租房的配建設施都是根據千人指標計算出來的,而且由于公租房面積小、戶數多,在一些項目上,我們還給將來的發展留了空間。”市規劃委建管一處相關負責人說。

    2011年4月,一套《保障房基礎設施規劃研究》獲得了評審專家的通過。

    這一“研究”,實際上是規劃師們搭建的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他們對2011年擬竣工的70個項目規劃進行了動態追蹤調查。

    “我們主要調查的不是社區內的配套,而是一個大市政的概念。”市規劃委基礎二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說,例如在保障房選址前,他們就要對這個區域的市政等配套設施進行調研,不能讓保障房建在一個沒路、沒水、沒有其他配套的地方。

    在多次保障房建設協調會上,如何推進市政提早供水供熱、公交線路提早開通、商業網點盡早開業、學校幼兒園盡早開學,都成了協調會上交鋒的熱點。

    “我們知道確實不容易,但那么多人住進去了,怎么能不開學、不開業、不開通?”相關負責人說。由于入住時間有可能不同,針對早期入住的家庭,有關部門還在完善一套“B”計劃。其中包括將采取先開通臨時設施等應急辦法。例如開通臨時通勤車,讓臨時菜市場、超市進社區等。

  實地探訪:配建便利度公租房優先

    初冬的清晨有些微冷,但在房山區理工大學3號地和5號地的公租房項目工地上,工人師傅已經開始互相催促著開工了。在整個地塊上,兩棟公租房是最早開工的項目,2011年7月剛進行完保障房設計展,8月就動土進入建設階段。現在,這兩棟公租房正在進行地下室的結構施工。

    而作為項目主創設計師,還在進行細節的商討。“有些不涉及結構的細節還可以再優化,比如衛生間里再加個儲物籃、洗手池上鏡子的擺放位置等。”北京維拓時代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主創設計師江波說。

    讓他記憶深刻的是,在設計之初,開發商特意叮囑,在設計上不必因為是公租房而少用錢。他們也配備了包括設計院院長在內的約20人團隊,專門就這兩棟樓進行設計。

    在以往很多人的印象中,為了節地,公租房都是東西向的,但在這個項目中,公租房分為兩棟,一棟是南北向,戶戶都能朝陽,另外一棟是東西向,每套戶型中都有朝東的窗戶,能夠保證至少有一間房子在大寒之日能享受到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的太陽直曬。

    據了解,這兩棟樓能提供532套公租房,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兩居室,非常適合三口之家居住。設計圖上標明,公租房項目緊挨著小區內的配套商業,北邊是個幼兒園、南邊是小學和中學,幾乎是離公交樞紐最近的樓棟。

    “在制定小區配套幼兒園、小學時,我們把公租房的住戶也都算入了小區住戶數,按照千人指標配套建設幼兒園、學校,這些教育設施配套都是留有余地的。”江波說。

    2010年12月,江波接到了這兩棟公租房的設計任務。團隊抵達當時還是荒地的現場時,周圍的市民、房山區政府和規劃部門先后提出了“希望配套對公租房有傾斜”的意見,商業、教育、公交車站也進行了多次調整,調到愈發方便的位置。

    2010年5月,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設計指導性圖集》的普及會上,江波被圖集中的樣板房深深震撼了。他回到設計室,第一件事兒,就是把所有的戶型都調出來,重新深化設計。

    “深化不是調整面積,而是考慮怎么才最好用。”江波說。于是,原本看不到自然光的操作臺調到了窗戶正下方,洗菜盆在左,操作臺居中,灶臺放置在最右側不見光的地方。做飯時洗了菜直接放在操作臺上切,然后再挪到灶臺上炒。在面積僅有4平方米的小廚房中,即使兩個人一起做飯,也不會顯得擁擠。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