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水利建設全面提速2011年投資再創新高

2012-02-02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開欄的話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貫徹中央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穩物價、調結構、保民生、促和諧,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大力解決突出問題,我國呈現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總結梳理各地各領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對堅定信心、凝聚力量,鞏固和延續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報從今天起開辟專欄,集中報道各領域、各地方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舉措、新進展、新成就。

天寒地凍,擋不住水利建設熱潮。春節剛過,江西樟樹市中洲鄉篤塘水庫工地上已是機聲隆隆,挖掘機揮動臂膀拋起淤泥,水泥渠道向前延伸。石頭村村支書習金生激動地說:“機械勞力齊上陣,這樣興修水利的場面多年不見了!”

2011年,是我國水利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央先后出臺聚焦水利的1號文件、召開最高規格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水利改革發展,吹響了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的進軍號。

回眸2011,從渤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江南水鄉到塞外高原,神州大地治水興水春潮涌動。全國戰勝了三次大范圍嚴重干旱,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創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民生水利建設全面推進……“十二五”開局之年,水利發展的輝煌成就,為糧食總產“八連增”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頂層設計補短板,基礎設施全面提速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然而,農田水利仍是農業發展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仍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頻發的水旱災害一次次敲響警鐘。

補短板、破瓶頸。2011年新年伊始,中央1號文件從全局高度科學謀劃,第一次將水利提升到關系“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第一次提出提取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破解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問題。

各地結合省情水情,精心規劃。山西明確5年投入1000億元,加快推進山西大水網建設;貴州省提出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12%8個省份出臺了水利建設基金實施細則,20多個省份建立了省級水利投融資平臺公司,水利建設資金渠道不斷拓寬。

中央決策果斷,地方落實有力,全國上下掀起水利建設熱潮。2011年水利建設投資再創新高,達到3452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14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地方投資2311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

投入“真金白銀”,水利建設全面提速。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洞庭湖、鄱陽湖近期治理項目加快實施;吉林引嫩入白全線通水,西藏旁多、貴州黔中、黃河海勃灣成功截流,海南紅嶺、河南河口村、云南小中甸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開工建設……一座座“長虹”凌空飛躍,一條條“巨龍”逶迤向前,2011年,是我國多年來重點水利工程開工建設最多的一年。

水利保豐收。在抗旱一線,各種水利工程開足馬力,去年全國完成抗旱澆地3.2億畝,減免糧食損失465億公斤。“有了水利,種地才有底氣。”山西省臨猗縣孫吉村農民王永毅說:“多虧了引黃工程,今年大旱,小麥澆水沒耽誤,畝產上了1000斤。”

水利保發展。珠江調水,引江濟太,江水北調,一個個調水工程使江河成網,水系連通,猶如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脈,為城鄉發展提供著不竭動力。山西引黃入晉北干線通水,不僅有效解決晉北地區缺水問題,還能滿足新增400億元工業產值的用水需求。

民生優先解民憂,解決群眾最關心問題

告別苦咸水,喝上自來水,這是春節前河北曲周縣依莊村的一大喜事。“甘洌的自來水喝在嘴里,甜在心里,家里的儲水缸終于下崗了!”農民任青松感慨萬千。

依莊村的變化,是水利惠民生的真實寫照。

民生優先,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2011年,國家安排中央投資770億元用于民生水利,占全年中央水利投資的67.5%。在大巴山區,在西北農村,輕輕一擰水龍頭,甘甜的清水噴涌而出。2011年,全國解決了6398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工程從“解困型”轉向“安全型”,再到“村村通”,正在經歷著多維度跨越。

建得成,還要讓農民用得起。針對農村飲水工程,去年中央有關部門出臺了電價優惠政策。初步測算,僅電費一項,全國平均可以降低工程運行成本10%15%。這是農村飲水工程優惠政策的一小步,卻是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一大步。

解民憂,紓民困。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長川流域,過去溝壑坡地,跑水跑肥,現在梯田修好了,水不跑了,肥不跑了,產量也上來了,農民劉仰向嘗到甜頭:“今年的玉米地畝產達到1000多斤。”2011年,全國累計實施坡改梯310萬畝,產量提高、收入增加、生態改善,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感受到水保帶來的實惠。

瞄準水利薄弱環節,去年全國集中實施了800多條中小河流治理,6600余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600個縣山洪災害防治。瞄準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去年全國實施了253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125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一項項民生水利工程,顯著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清泉福水潤民心。2011年,民生水利的陽光照耀廣袤大地,成為億萬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一年。

嚴守“三條紅線”,將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

人多地少水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在日趨嚴峻的水資源形勢面前,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加快轉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年來,25條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術方案基本完成。各試點地區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招招有力,強勢推進。

作為第一個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省級試點,寧夏5年來全區用水總量減少5.7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從1274立方米下降到651立方米,成為嚴格水資源管理的生動注解。

山東省去年11日,施行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一年間全省用水量減少51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61%,農業用水多年保持零增長。

“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山西35項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快馬加鞭,地表水供水能力明顯增強,地下水位止降返升,轉變用水方式邁出堅實步伐。

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了100個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200個省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形成全國試點和省級試點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帶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向深層次、全方位發展。

一年來,水利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湖北在江漢平原及沿江濱湖地區組建水利管理站378個,在各大中型灌區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2125個,代表695萬人,組建防汛抗旱服務隊98個,抗旱澆灌能力達每天12.6萬畝;江蘇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編制了省、市、縣三級規劃,率先走出具有江蘇特色的水利現代化道路……不斷地創新實踐,成為推動新形勢下水利改革發展的孵化器。

2011,開啟了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的新征程。走進2012,水利改革發展站在高起點,期待再創新輝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