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新能源汽車依托市政高速發展 混合動力跑贏純電動

2012-02-25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人人都希望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走到純電動這一步,但是現在偏高的成本注定整個產業還是要務實一點。”面臨始終“雷聲大,雨點小”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進程,不少業內人士都覺得相比直接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能源汽車的思路顯得更為“靠譜”。

  與之相對應的是,不少地方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思路也遭受到了現實的強力糾偏,“不少地區已經意識到依托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始終只是‘噱頭’,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恐怕還得老老實實地從市政模式起步。

  新能源汽車需“補課”

  早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之初,不少人就開始就發展路徑進行討論。而以比亞迪為先鋒的一批企業高舉快進大旗,一度指出混合動力汽車的過渡期大約只需要三年的時間,2012年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是純電動汽車的市場。

  而這一觀點很快得到了眾泰、奇瑞、上汽等企業的認可,一場純電動汽車的爭奪戰眼看一觸即發。然而整個產業的推進速度顯然并沒有那么快,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到2011年底,有75家企業的361個車型登上了產品公告,但很多都是零產量,“大家后來都發現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受制不小,從成本到使用都有問題。”一位國內汽車廠商負責人表示,相比純電動汽車,混合能源汽車更靠譜,也更好推廣。

  “很多純電動乘用車都是憑借電池驅動,但單個電池功率太小,需要幾十臺電池去串聯,成本太大了。”根據業內匡算,在公交車領域,傳統一臺公交車40萬,純電動的要高達100多萬,主要是豪華大巴,即使國家給了補貼,但是依然很難打平成本,如何參與競爭?更何況現在電池的處理也是一塊很大的問題。

  相比之下,看起來并沒有“綠色到底”的混合動力產品卻更令市場“受用”。以“超級電容”為特色的南車時代混合動力車,目前就獲得了多家訂單,中國南車今年計劃銷售10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混合動力700余輛,純電動和增程式電動客車僅200余輛。

  談到技術特色上,該公司也表示,確如市場所說,它們的產品中電能只是輔助,油氣仍是主要驅動力,“超級電容是通過轉化汽車行駛過程中會產生機械能來作為儲備能源的,不過節能效果也非常好,試驗中可以達到30%的節能效率,日常運營中也有20%左右。”該公司匡算,它們生產的客車的平均成本在70萬每輛左右,通過國家補貼之后,基本能和普通動力汽車打平。

  市場的種種變化也體現在了國務院發布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下稱《規劃》)上,其中不再以純電動路線為主導,明確近期工作重點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開展普通混合動力研發。

  新能源汽車仍依托“市政模式”

  “都是看過介紹,但是要買的時候就很難買到啦。”談到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供需雙方的羅生門格外吊詭,一方面多個地區陸續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方案,但是不少地方的消費者卻沒在4S店里見到貨。“不少車型,據說都沒有量產,怎么會有銷量。”一位銷售人員如此向記者表示。

  的確,根據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在國家科技計劃持續支持下,中國完成了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和系統集成創新,并建立起支撐電動汽車全產業鏈的產品技術平臺,累計開發300余款適合城市公共交通、公務、郵政、物流和私人用車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但是截至2011年底,全國25個公共服務領域試點城市及6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示范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僅在1.6萬輛左右,不少車型的產量可見一斑。

  甚至有媒體披露,據佛山市車管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佛山尚無一輛電動汽車上牌,而佛山當地還在籌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而個人市場難有起步的根由,依然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根子太淺。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是要依托“市政模式”,公交訂單對于現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是性價比最高的。“公交線路比較平穩,而且運行路程規律,規避了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很多弊端,是這個產業起步的極好的‘原始訂單’。”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2011年9月,湖南省株洲市作為國內首個電動汽車公交城市,總結了自己的三年成果,城區現有的627輛公交車已經全部換成了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在發展“綠色公交”的同時,也通過電動公交車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促進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推動了電動汽車專業化研發和制造基地的建設。根據計劃,株洲市加大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還將給予公交公司購車補貼、貸款貼息、提前處置車輛的損失補助等各項補助6000萬元,分三年拔付,這也直接促進了南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

  這一模式也很快獲得了其他地區的認同,今年2月13日,佛山市高明區公布了今明兩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綜合示范實施方案。其中,4月份明城鎮將正式投放以農用運輸車為主的電動汽車50輛。今年全年,則將投放37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電動出租車50輛,農用車及其他電動汽車222輛,公共用途車輛明顯占據大頭。

  “不過,這一模式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很容易形成各地的基地格局,也就是各個地方政府都用本土市場扶植自己的企業,整個產業一旦到了整合期,整合的成本恐怕不小。”也有專家表示了自己的些許擔憂,“這里面既有經濟賬,更有社會賬和地方賬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