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首份“社區防災減災電子地圖”上線

2012-05-15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半夜,發生自然災害或是社區險情,從睡夢中驚醒的您,能否及時地躲進安全的避險場所?

    昨天(14日),北京市首份“社區防災減災電子地圖”在市民政局網站上線,居民輕點鼠標,就能在衛星地圖上清晰看到逃生線路、避險場所、安置場所等信息,甚至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家到避險場所的距離,遇到緊急情況,即使黑夜,這些信息也能幫助市民盡快脫險。

    逃生線路精確至0.01米

    進入“社區防災減災電子地圖”,居民可以選擇普通地圖(矢量地圖)、影像地圖(衛星遙感拍攝地圖)以及二者疊加的地圖。其中,疊加地圖非常直觀。市民只要輸入自己所居住的小區,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熟悉的街道和建筑,甚至可以看到建筑形狀、街道寬窄,連道路上的崗亭、道邊綠化樹也依稀可見。

    輕點“室外過渡安置場所”,地圖上立刻顯示出一片片斜線橙色區域,選擇“拉框放大”,可以清晰看到這些場所就是熟悉的公園、綠地、社區廣場……

    記者選擇南池子社區查詢,普渡寺前巷、燈籠庫胡同等四五條胡同都標著綠色的逃生箭頭,指向位于一片社區中間的“普渡寺大廟廣場”。選擇“測量距離”,鼠標分別點擊南池子社區圖書館、圖書館向東第一個拐彎處以及終點的廣場,顯示出從圖書館到廣場的距離為202.76米,其中,圖書館向東到拐彎處,顯示為38.22米,逃生線路的精確度達到0.01米。此外,市民在地圖上可以在線測量各類避險場所、建筑物的面積,例如點擊普渡寺廣場四個角,選取計算區域,即顯示“1657.55平方米”。據市民政局救災處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發生緊急情況時,這些信息不僅能幫助市民及時避險,還可以為估算避險場所容納能力提供有效參考。

    城六區避險場所上網可查

    在地圖上方,點擊“風險源”選項,用“拉框放大”選取北四環外一片地區。很快,小營北路、小營路、惠新西街等道路間的26萬平方米區域內,出現4處黃色三角形,這就是“風險源”,包括一家幼兒園南邊的變電站、東邊的煤氣加壓站、蘇寧電器北側的加油站和網球場邊的變電站。地圖上設計的綠色逃生箭頭,全部都避開了這些“風險源”附近的路段。

    目前,該地圖已錄入東城區等城六區社區防災減災電子信息,城六區6000多個居民小區的居民只要登錄電子地圖,輸入所住小區,即可查詢自家周邊的風險源、避險路線、室內過渡性安置場所、室外過渡安置場所、政府辦公地等項目。社區周邊的賓館、學校、街道辦事處等設施,通常都是室內過渡性安置場所。

    該地圖目前錄入的信息量已達3萬余條。其中,標注居民小區6023個;社區2019個;室內避險場所2612個;室外避險場所4219個;避險路線12221條;各類風險源1289個;其它信息2000余條。

    據了解,今后市民還可通過電子地圖查詢本社區的防災減災機構組成、社區志愿者隊伍等信息。 

    完整版減災地圖年中發布

    電子地圖的啟用,標志著本市在全國首次實現了社區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網絡化管理。但是,該地圖目前尚不能查詢懷柔、密云等10個郊區縣的社區防災減災信息。據介紹,郊區縣社區電子地圖標繪工作將于近期完成,隨后陸續添加到電子地圖中。預計年中,市民即可查詢完整版的減災地圖。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減災地圖為全面加強本市基層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和管理水平,促進首都社會安全提供了進一步保障。

    今后,通過防災減災電子地圖,不僅市民可以直接了解和掌握所在社區的防災減災基本信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有組織、有秩序地逃離危險區域;有效開展自救互救;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而且各級政府應急管理部門也可根據地圖信息,準確掌握社區人口數量、周邊避險場所情況等,為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決策依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