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天(24日)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46%,中心城交通指數控制在輕度擁堵等級。中心城區交通出行有望實現“雙降”。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李曉松說,這包括中心城進出小客車數量和中心城內小客車使用量的下降。同時,小客車搖號指標總額今年不會增加。
與“建管限”的硬手腕相比,今年的疏堵新招都用的是“巧勁兒”。
三四環路將增劃公交專用道
今年,本市將建起600公里以上覆蓋廣泛、結構合理的快速公交通勤網絡。
從地圖上看,這張網由“四專用、三放射、二環、一橫”組成。其中,四專用是指完善阜石路、朝陽路、安立路和南中軸路的BRT線路通行條件,形成由4條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組成的公交專用線路;在京開高速、京藏高速和京通快速路施劃分時分向公交專用道,形成3條依托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放射線公交通勤走廊;增加施劃公交專用道,新開、調整大站快車等公交線路,建成早晚高峰啟用的三環路、四環路快速公交通勤環線;依托公交專用道和大容量公交車輛,建成長安街(四惠-五棵松)快速公交通勤線路。
李曉松說:“今年,本市要加大公交專用道施劃力度,完善和創新公交專用道設置標準,在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常發擁堵路段增加施劃一批公交專用道,加強公交專用道監控和執法,在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加快設置地面公交優先通行標志信號,保障路權優先。”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規劃里甚至寫清了不同的公交線路使用的車型。“18米通道車等大容量公交車型向快速公交通勤線路傾斜,保障運力需求。”李曉松說,大幅增開的社區通勤快車線路和線長不超過5公里的“袖珍公交”。本市還將推廣金融街循環公交模式,研究開行公交商務巴士,打造高端公交服務。
四環外增萬個“P+R”停車位
除了流動的車,靜態的車也要規范管理,尤其是核心區公共停車樓和城六區居住區停車位將成為關注焦點,中心城停車設施有望增加。比如,本市將推進南鑼鼓巷、動物園等核心區停車樓建設試點,探索建設管理一體化模式;新建城六區居住區停車位2萬個;以錯時停車和增設夜間臨時車位為重點,盤活一批既有停車資源。
科技手段也將融入交通管理。按照“一位一編號”原則建立的停車管理動態數據庫將初具規模。
同時,今年本市將加快推進路側占道停車物聯網系統建設,年內實現東城、西城、朝陽區占道停車位電子管理全覆蓋。市民有望通過手機就可以預約一個停車位。
1萬個新“P+R”停車位將在四環外出現。“這些車位主要集中在快速通勤網的終端,吸引更多人駐車換乘,減少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李曉松說。
購車搖號措施調整擇機公布
今年,本市將繼續實施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且搖號指標不會增加,但會研究相應配套措施。李曉松說:“北京市購車搖號以來,連續兩年機動車增長速度明顯得到控制。”
數據顯示,自2011年1月1日本市啟動小汽車限購以來,新增小汽車39萬輛。而2010年,本市增加了80萬輛小汽車。“在搖號過程中,我們不斷聽到各個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對這些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研究,針對出現的一些問題,在可能的前提下,我們都進行一些調整。”李曉松說,“這些意見使我們的政策措施更加切合我們的實際,更好符合北京整體的發展。所以今年整個搖號指標應該是不會增加的,但是還有一些相關的措施,比如通過多途徑進行分配搖號等方面還正在進行研究。確定之后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新聞背景
2012年,本市交通全力推進實施28條緩堵綜合措施,中心城交通指數控制在5.2左右,為輕度擁堵等級。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為44%。
根據國家出臺的指標值,重大城市的公交分擔率應該占該市交通出行量的60%。國際大都市基本上超過70%,甚至80%。李曉松說:“本市公交出行比例雖然連續9年增長,但與國際城市仍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