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博覽會上,北京恭和苑老年生活社區展示醫養結合、健康養老的生活理念。
今天(5月1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透露,海淀將率先試點養老助殘券“電子化”。同時,全市今年將新建200個居家養老中心,實現16個區縣全覆蓋。今后有關老年人身體監測、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各種社會化服務項目和設施將由本市各級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集納和監管,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讓老年人便利放心地享受服務。
居家養老中心“十二五”覆蓋2000余社區
老年人站在一臺立式的“盒子電腦”前進行夾指的簡單連接,就可以測定心電、血氧、血壓等各種指標,同時數據也將累計記錄并遠程傳輸,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醫生診斷,如果遇到數據異常情況時,相關區片的社區醫生還將主動打電話提醒老人及時進行診療。
記者今天上午在博覽會的北京展區看到,很多老年人正在現場體驗著這臺多參數生命體征監測儀。該儀器的研發人員表示,目前監測儀已在東城、海淀等區縣的社區服務中心使用,為百萬老年人免費進行了健康體檢和監測。
“今后類似的養老設備或服務都有可能進入各級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李紅兵表示,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類似于“中心廚房”,由市、區縣、街鄉和社區四級體系組成,中心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方面對接養老服務商,統籌吸納各種先進社會化養老服務;一方面對服務進行評估監管,以保證服務質量,“其中一些項目還將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為老年人免費提供”。目前,全市已試點建立了196個居家養老中心,今年還將新建200個,保證全市16個區縣全覆蓋,同時力爭在“十二五”期間覆蓋2000余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