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健康老人幫扶高齡老人政府給補貼
海淀338個社區建互助社“以老養老”
定慧東里養老互助社志愿者上門看望86歲的胡素芳老人(左三)。
“走,看看胡大媽去!”昨天(25日)上午9點,67歲的王蘭云和兩個老姐妹,拎著一箱牛奶,去看望胡素芳老人。
王蘭云是海淀區八里莊街道定慧東里社區“養老互助社”的社長,每周四走訪社區里的高齡、空巢老人,是互助社雷打不動的慣例。
胡大媽家住定慧東里29號樓,老人今年86了,眼睛有輕微的白內障,老伴兒前兩年去世,膝下又沒有子女。王蘭云和老人結成了幫扶對子,生活上有什么需要,胡大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
一進門,幾位老人熱熱鬧鬧寒暄了一會兒,王蘭云拉著胡大媽的手給老人報喜。“您上次跟我提的養老院的事,幫您落實了!離咱們小區一站地,玉淵潭醫院要建一個社區養老中心,我們幾個實地看了一下,條件還不錯,現在正在裝修,7月份就能入住,名兒已經給您報上了。”
“貴不貴?”老人有點猶豫。
“知道您心疼錢,這家是公益性的,價錢應該不貴。您要不滿意,再給您找別處。”王蘭云爽朗地笑著。
“咳,盡給你們添麻煩!春節送餃子,平時送米面,要不是有你們……”老人激動地站了起來,摸摸索索走到桌邊,端來一盤剛洗凈的桃子,“你們都吃,你們都吃,不吃我可不高興!”
像胡素芳這樣的高齡、空巢、行動不便的老人,定慧東里社區有17位,也是養老互助社的重點關照對象。昨天上午,告別胡大媽,王蘭云一行又分別看望了87歲的葉惠老人和83歲的吳明珠老人。在葉惠老人家,王蘭云還悄聲和保姆小閆叮囑了半天,“大爺脾氣不好,多包涵著點兒。等天氣暖和點了,推大爺出去看看花,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人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還怕寂寞。”王蘭云告訴記者,社區里的養老互助社成立于2011年,16名敬老志愿者與社區里的空巢老人結對幫扶,“我們年輕,能多干就多干一點兒。”
說年輕,其實志愿者們的平均年齡也已經60多。這次和王蘭云一起入戶走訪的馬良仙和張淑容老人分別已經78歲和77歲高齡。“這就叫以老養老。我們定慧東里有1200多名老人,光靠社區居委會五六個人,那可照顧不過來。成立互助合作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挺好!”
養老互助社照顧老人們的生活,還給老人們找“樂兒”。“周一合唱班;周二舞蹈班;周三攝影班、手工班;周四電子琴班;還有英語班、古詩詞吟誦班……”馬良仙老人一口氣說出了10多個興趣班的名字。她本人就是攝影班的“班長”,平時帶著大伙兒采風、辦攝影展,每年還義務給社區老年人照證件照,完了還幫著沖洗,9張1寸照片只要兩塊錢,幾乎是市場價的五分之一。
不止在定慧東里,海淀區已有338個社區建起養老互助社,由年輕健康老人照顧高齡老人。海淀區民政局每年撥付一定的資金對這種新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進行支持。預計到今年底,養老互助社將覆蓋海淀75%的社區。
“今后養老互助社的服務項目會越來越豐富,衛生保健、生活護理、精神慰藉、權益保障、興趣培訓、文體活動等方面,都將開展集體性的‘以老助老’服務。”海淀區老齡辦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