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流動醫院的醫生正在為村民講解用藥方法。日前,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基層中醫流動醫院開進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進行下鄉巡診。
今年在本市7個遠郊區縣推廣 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
從最初的房山,到現在的懷柔、密云、平谷……越來越多的偏遠山鄉有了銀灰色中醫流動醫療車的身影。今年,本市中醫管理局、發改委等六部門聯手,在7個遠郊區縣推廣中醫流動醫院。這些醫療車滿載著城里先進的醫療資源,周周開到山鄉百姓身邊,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把“大病不出縣”的醫改目標化作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如今,醫療車巡診次數還在不斷加密,預計到年底,各區縣流動中醫院每周至少可開展3次巡診,把健康送到山鄉百姓身邊。
上周五,記者跟隨懷柔的流動中醫院,來到了有首都“北極鄉”之稱的喇叭溝門滿族鄉,實地探訪巡診給當地百姓帶來的實惠。
喇叭溝門滿族鄉,距市區150公里。看病,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最犯愁的事。“不僅是喇叭溝門,附近的湯河口鎮、寶山鎮等幾個鄉鎮,去懷柔區中醫醫院都要兩三個小時的車程,更別提去市里的醫院了。”懷柔衛生局負責人說。
如今,這煩惱有了“藥方”。上午九點半,巡診車已開進喇叭溝門滿族鄉孫柵子村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里,兩輛大客車把小院都占滿了。村民李桂芬正捂著右手手腕,被身穿白大褂的護士攙扶下車。“剛給您打了封閉針,最近您可別下地干活了,回去按時吃藥”,護士說著將裝藥的塑料袋遞給李桂芬。
眼前這兩輛車,就是流動中醫院。本月14日,它由懷柔區中醫醫院組建,正式上崗,在懷柔地理位置偏遠的5個鄉鎮間穿梭。而且,與只是簡單問問病情的義診不同,流動醫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能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
兩輛車分別被改造成診查車和藥品車。走進車廂,一塵不染。診查車上,心電圖儀器、B超診斷儀、血壓儀、血糖儀等常規檢查設備應有盡有;藥品車上,中成藥、西藥200余種,草藥300余種。“我們還根據村里老年人多的特點,配備了經絡檢查儀”,護士盧靜說,“三五分鐘就能檢查出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不僅如此,兩輛車上共14位醫務工作者,涵蓋了內、外、骨、康復等科室,醫生、護士、藥師一應俱全。“我是冠心病的老病號,以前最怕去醫院看病,樓上樓下好幾層,經常找不到哪兒是哪兒”,66歲的劉鳳榮說。在診查車上,劉鳳榮做了心電圖檢測,又接受了醫生問診,然后從藥品車上拿到藥,整個流程下來不到15分鐘。“真快,我還能回去給孫子做午飯。”
流動醫院從藥品配備、檢查設備到醫療技術水平,均達到了“二級醫院”的水平,但在收費方面,卻是按照社區醫院的標準。按照二級醫院的收費標準,醫療費用超過500元以上的部分才能報銷,而在流動醫院看病,超過100元以上的部分都能按照50%的比例報銷。“真是花小錢,看大病”,劉鳳榮感嘆。
流動中醫院,始于2009年的房山。截至去年底,房山流動中醫院已服務全區所轄22個鄉鎮、657個村次、醫療覆蓋人群70萬人,僅免費體檢一項,就為群眾減免支出741萬元。
而今,這一經驗正在全市推廣。今年,本市為密云、延慶、昌平、懷柔等7個遠郊區縣,統一配備了14輛銀灰色中醫流動車。市醫療衛生部門選派城里三甲醫院中醫專家,跟著巡診車一同進村服務。于是,望京醫院的專家來到了密云縣翁溪莊鎮衛生院診病,東直門醫院的老中醫坐鎮延慶縣千家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望聞問切……把優質的醫療資源直接送進山。
截至本月初,7個郊區縣的中醫流動醫院的巡診,已覆蓋鄉鎮20余個,總診療人次達2500人次。所有14臺巡診車已累計走過10000公里的路程。正和喇叭溝門鄉的這次巡診一樣,流動中醫院每到一處,帶走的是病痛,留下的是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