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想通過創業實現自身價值,同時解決就業問題自然值得鼓勵,但缺乏啟動資金和經驗的他們,如何獲得創業的“門票”,如何跨越創業初期的“死亡谷”?記者近日調查后發現,高校和有關政府部門正在通過創業大賽和稅收補貼等方式,減少高校畢業生創業道路上的障礙,助他們“一臂之力”。
創業大賽“小試牛刀”
還有兩年才畢業、剛讀完大二的毛寧已經是個創業“專業戶”了。對于手中的兩個創業項目,毛寧說得頭頭是道。“蝸牛網,是一個定位于給小面積住房、大學生宿舍提供‘蝸居’家具,集設計、訂購、生產于一身的網站。”
毛寧介紹,最初的創意靈感來源于他和不少大學同學的住校經歷,想要添置家具卻找不到設計得當、適合宿舍狹小空間擺放的。何止是大學宿舍需要?隨著房價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合租戶、小戶型房屋也需要這樣的“蝸居”家具,而市場上難覓專門滿足這種需求的家具實體店或網店。
6月初,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創業之星”大賽中,170頁的蝸牛網商業計劃書為他們團隊獲得了“最佳商業模式獎”,還有幾千元的創業獎金。
在蝸牛網之外,毛寧還正在完善另一個創業項目“果動網”,準備沖擊下一個大獎。“這是一種在國內少見的運動社交網站,你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運動計劃、每天更新進展,好友可以在網上點擊‘加油’,幫助增加你的成長值;而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想踢球卻找不到人的用戶,可以在‘果動網’上喊一嗓子,召集附近的‘果動’好友一起組隊。”
相比贏得創業大賽的獎金,比賽中積累的經驗和隨之而來的創業扶持更讓毛寧欣喜。“比賽中能認識好多創業‘牛人’,要是項目夠優秀,還能獲得學校創業園的股權投資,享受租金優惠,這樣一來創業想法就更容易付諸實施了!”1993年出生的他這樣說道。
像毛寧這樣,把創業大賽當作畢業后創業“練兵”機會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副總經理曾繁文對記者說,以人大的“創業之星”大賽為例,近兩年每年都能吸引數百名來自人大、清華、北大等22個學校的學生報名參賽,并且參賽學生人數逐年遞增。截至目前,已經有8家企業通過創業大賽成為園區的孵化企業。目前,除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創業之星”大賽,在北京理工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高校,也都有類似的創業大賽。
創業導師和減稅補貼齊助力
“掉在水里你不會淹死,呆在水里你才會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大銀幕里電影《中國合伙人》主角成東青說出這句臺詞時,坐在臺下的一個小伙子李駪駪眼眶濕潤,強忍著沒讓自己哭出來。
人大應屆畢業生李駪駪,半年前創立了為企業管理提供優化方案的東方浩聯公司。“連續半年沒有盈利只有投入,遇到客戶或競爭對手發難,父母、老師和朋友都沒法分擔。每當壓力襲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和創業團隊這個小圈子,和整個世界隔離開了,特別孤獨。”李駪駪這樣講述創業中遇到的艱辛。
幸運的是,相較于《中國合伙人》中的三個創業者,李駪駪和同伴們雖然同樣是白手起家,跌跌撞撞,但卻在創業初期獲得了創業導師的幫助。
為了幫助李駪駪在創立初期就打下良好的股權結構基礎,一位經驗豐富的創業前輩和團隊里其他5個合伙人分別進行了一次面談,并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擅長領域,給出了分工建議。
如今,李駪駪和幾個合伙人之間分別負責自己擅長的工作領域,同時形成了不錯的決策監督體系:“合伙人之間私下關系很好,但工作上每個人都形成了相互制衡的體制,A的工作做不好了有B去督促,B的工作出現問題,C也會出來及時提醒——這要多虧我們的‘創業導師’。”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匡校震日前表示,目前,北京市已在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這七所院校分別建立了創業培訓服務基地。據悉,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在這些基地創業,將享受相應的租金優惠以及創業導師輔導。
此外,國家還給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了“真金白銀”的優惠政策。2010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大學畢業生畢業年度起三年內自主創業可以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措施。該政策的執行時間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目前仍在有效期內。
依據這一政策,畢業大學生創業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筑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的,在3年內按每年能獲得最高8000元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稅和個人所得稅減免。
總而言之,學校和有關政府部門,正在多管齊下地為有志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幫助,以便使他們能夠更為順利地踏上創業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