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
北京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提升群眾滿意度
不置橫幅、不擺鮮花。主席臺上,一個話筒只為發言人準備……如今,按如此規格召開工作部署會,在門頭溝區委政府的干部心中已經習以為常。每個要作匯報發言的干部會前常被提示:“簡練發言,盡量保持在10分鐘以內。”每個布置工作的領導不再大談背景、意義,只從“要怎么做”這樣的干貨說起。以往需要分多次召開的工作部署會,如今一個會足矣,一小時開完。“節奏快了、效率高了、開會不瞌睡了”,這是大家的心里話。
簡化接待,減少會議,嚴控浪費……這是做“減法”;多深入群眾之中,為群眾做好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這是做“加法”,加減之間的變化,數據最有說服力。
統計顯示,今年1至4月,門頭溝區各單位取消或壓縮各種會議和活動241個,節約資金487.52萬元;取消各類聯歡、團拜活動161個,節約資金227.65萬元;取消慶典、論壇等活動5個,節約資金3.22萬元。
節省下來的經費用到哪里?從文山會海、接待應酬中抽身出來,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哪里?今年春節期間,門頭溝區把取消各種聯歡會茶話會節省下來的208萬元用于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并投入1100萬元對城鄉低保對象等36類生活困難群眾進行全覆蓋慰問,讓困難家庭度過一個溫暖的春節;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門頭溝區組織全區干部大規模走訪調研,面向全區所有行政村的居民開展民主評議基層組織活動,入戶率90%以上,征求各類意見建議9000多條,并轉化為各級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目前86%的問題已得到解決。
門頭溝區的變化,是本市落實八項規定成效的一個縮影。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本市迅速印發《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的實施意見》,從5個方面制定了15項規定,特別提出:調研不搞層層陪同,簡化接待,不實行交通管制;減少會議活動,控制會議規模和時間,盡可能開電視電話會,嚴控會議活動經費;各部門召開的全市性會議,只安排與會議內容密切相關的部門參加,不邀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不請各區縣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參加。
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的全市性會議同比減少7次;報送市委主要領導的簡報減少44種,市委、市政府及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發文減少19%。
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本市市級部門公務接待費同比減少34.1%,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減少9.6%,因公出國(境)費用減少8.5%,會議費減少23.9%。
作為本市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的執紀機關,市紀委監察局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從自身做起,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考察等4個方面做起,努力在改進工作作風、厲行勤儉節約方面做出表率。
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市紀委監察局會議費同比減少70.5%,委局機關的22種簡報已精簡為3種,“三公經費”支出同比減少24.4%。市紀委監察局要求,委局領導同志每年確定1至2個專題開展調研,每年到基層調研時間不少于2個月,既要到工作開展好的地方去總結經驗,更要到工作薄弱、情況復雜的地方去研究工作、指導工作,增強調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與此同時,市紀委監察局還會同有關部門糾正處理超編超標配車、違規借車、違規裝飾用車7717輛次,對32家單位的2013年度出訪計劃提出調整意見,堅決調整和壓縮一般性出訪團組。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全市共查處4起涉及公款出國(境)旅游、公款消費、大操大辦等行為,并運用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手段,嚴肅追究責任。
言論·轉作風
眼觀餐桌見奢儉
胡昌方
當年,中央領導同志一行出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舉行了午宴。午宴的菜單是:頭盤熟蛋及蘆筍;主餐是燴雞,雞肝,炒飯;蔬菜是菠菜,紅蘿卜;甜品點心雞蛋布丁;還有草莓、奶酪。
對于這份極為節儉的“國宴菜單”,很多國內外有識之士,嘆為觀止。有人敬稱:“女王之舉,為‘餐桌上的革命’帶了個好頭。”
其實,最有憂患意識和節儉風尚的,莫過于我們的老祖宗。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憫農》,便是佐證。
假如說,唐人李紳的《憫農》,是一首婦孺皆知、親農憫民的“勤儉詩”,那么與此媲美的當數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勸廉宴”。明初,有一年全國遭受水災,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可一些達官貴人仍然花天酒地,吃喝玩樂。面對此景,“憂危積心”的朱元璋遂借皇后馬秀英生日之際,擺了一場匠心別具的壽筵,宴請前來道賀的文武官員。此宴非常簡樸,既無大魚大肉,又無山珍海味,只是“四菜一湯”:一是炒蘿卜,二是炒韭菜,三是兩碗青菜,最后是一碗蔥花豆腐湯。席間,每上一道菜時,朱元璋或馬秀英都以“廉語勸官”。待到上罷“四菜一湯”,整個“勸廉”之言,猶如一首絕妙的詩篇:“蘿卜者,百味藥也”;“小小韭菜親又親,長治久安得人心”;“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臣相”;“小蔥豆腐清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來卯是卯,吾朝江山不改色”。
遺憾的是,如今,有些人已把中華民族節儉清廉的傳統美德丟得一干二凈。就說少數領導干部迎來送往的宴請吧:那一道道五顏六色的豐盛佳肴,令人眼花繚亂:8個冷盤,8個炒菜,8個燒菜,8個清蒸,還有8盤點心和水果。整個餐桌上,天上飛的、山上跑的、水中游的,應有盡有。如此一桌“豪華宴”,花費成千上萬元巨款自不必說,餐桌上那“吃一半,丟一半”的場面,實在令人痛心。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餐桌上的飯菜擺放何物?數量多少?食用幾何?由誰埋單?這不僅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傳統習俗和社會風氣,同時也折射出一個政黨、一個官員的道德修養、品行節操和為民意識。正可謂:“眼觀餐桌見奢儉,目視宴席知腐廉”。君不見,近年來,全國每年餐桌上的浪費高達2000多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水災、旱災、冰凍災害和地震災害,又在不斷發生,迄今,全國仍有數千萬人口沒有擺脫貧困……一邊是少數官員吃喝無度,浪費驚人,另一邊是不少百姓生活無著,處境艱難。此情此景,令人擔憂!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個浪費盛行的國家,不可能涵養真正的現代文明。一個艱苦奮斗的政黨,必須真正懂得“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的一篇內參報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家興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應該致力“興家”,帶頭“過緊日子”,自覺以儉養德,反腐倡廉,狠剎“舌尖上的浪費”,根除“餐桌上的腐敗”。誠如是,政黨興旺,國家強盛,民享福祉。
區縣廉政信息速遞
園博會工程實現“全流程”防控
苗木病蟲害檢疫證、土球苗木土坨大小是否符合規范?樹冠樹體損傷是否嚴重?透水磚、防腐木等材料的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是否齊全?園博會的園林景觀呈現最佳效果的背后,是監督員們發現隱患、督促整改、反復檢查的身影。
工程的監督員,本是質量的把關人。而如今他們的身份又多了一個:園博會監察審計工作機構成員。
將廉政風險防控的目標任務,細化在工程的各個環節,讓業務部門骨干成為“紀檢尖兵”,這是推進園博會工程中的一個創新。
據了解,園博會各項工程推進以來,通過充分借鑒奧運經驗,實施全流程防控,保證了園博會廉潔高效舉辦,實現了項目安全、資金安全、人員安全。
“全流程”防控的一大亮點是組織機構的創新。據了解,豐臺區紀委監察局牽頭專門成立了監察審計工作機構,整合了監察、審計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城建、水務、園林等單位的業務骨干被納入到監督工作小組中來,這使得廉政風險防控的理念與實際工作的環節實現了精準對接。這些業務骨干在進行工程質量監督的過程中,還引進了一些專業的社會機構和專業儀器進行評估,提高了監督的科學性。
據介紹,目前,監察審計部共梳理職權36項,繪制權力流程圖38張,查找廉政風險點41個,制定防控措施78條;將錦繡谷等8個重點項目和工程列入廉政風險防控項目化管理,對招標、預審、投標、施工及手續辦理等關鍵環節強化監控,共確定關鍵環節25項,識別風險點34個;在園博園籌建期間,對園博館、主展館、永定塔等重點工程項目進行督查,每月將重點工程進度督辦情況報送區領導和有關單位,并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工作建議,發揮了監察審計整體作用。
海淀老舊小區改造“廉防”省3億
為進一步防控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中的廉政風險,海淀區在方案設計、招投標、建筑選材集采等關鍵環節的權力運行中,通過有效措施,形成廉政風險全程“防控鏈”,確保改造工程規范廉潔陽光。
據了解,通過對456戶改造居民抽樣調查,居民對改造效果滿意度達95.6%,累計節省財政資金3億多元,占工程費合同總額的17%。
在方案設計時,海淀區通過進駐社區、上門入戶等方式充分征求群眾對改造設計方案的意見,并將方案在社區內進行公示;從總承包企業的選取到施工材料的采購,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流程,實行公開招標,并由紀檢部門全程監督,全程錄像監控評標現場,確保招投標全過程公開透明。在主材集采環節,向社區居民公開材料集采信息,舉辦樣品展示、廠家宣傳、現場答疑等活動,充分征求群眾意見,選定居民滿意的材料生產廠家。
在審計跟蹤時,海淀區專門設立資金管理工作小組,依托區審計局,實行審計全過程跟蹤,每筆工程款支付堅持審計公司同步查勘,出具審計意見,對投資、質量、進度等內容實施動態、主動的監督、服務和控制,及時發現工程施工和建設管理中的不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安全,有效防控廉政風險。
在動態監督時,海淀區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建材采購備案、進場驗收等制度,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工程材料進行抽樣檢測,確保安全可靠;工程監理管理實行掛牌上崗,全程跟蹤;監察部門牽頭制定考核問責制度,定期對參建單位進行專門考核,確保杜絕任何影響群眾利益和違法違規行為,有效規避腐敗風險。同時還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由項目負責人、參建各方代表以及小區有威望、有影響的黨員和群眾組成的15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聯合黨支部,深入施工現場開展溝通協調和督察檢查工作。
通州廉政創作入圍全國藝術大獎
據了解,通州廉政評劇小戲《宴門官兒》在山東威海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戲劇門類全國復賽中,獲得一致好評,并順利進軍總決賽。
《宴門官兒》以反腐為主旋律,以拉生意走后門為題材,揭示了“想致富,走正道”的真理,作者還別出心裁地將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收進臺詞。
這部評劇小戲在通州區已巡演20余場,并曾在北京市農民藝術節等賽事上獲得大獎。據了解,北京市共有7個作品參加“群星獎”復賽,包括西門大鼓《虞美人》和評劇小戲《宴門官兒》在內的兩部作品為通州區選送。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戲劇門類全國復賽參賽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既有眉戶小戲、花燈小戲、鳳臺小戲、采茶戲、四平調小戲等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劇種,又有音樂劇、布袋木偶戲等表演形式,呈現出了鮮明的民族風情及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