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將在城區人員密集、交通擁堵地段再新建20個999急救站,縮短急救半徑,爭取救援時間,使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這是記者昨天(15日)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的。
新建急救站建在居民區
今年,本市將增加20個999急救站,到年底,全市999急救站總數將達到150個。據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呂仕杰介紹,新增的站點主要分布在城區人員密集、交通擁堵地段,具體位置將因地制宜設置。
據了解,本次增加的急救站點主要位于居民區,每個急救站至少配備一輛急救車、一位醫生和一名護士,站點還有擔架、急救藥箱以及心痛定片劑、異丙嗪注射液、消心痛片劑等多種急救藥品。
據介紹,999急救站并非治療場所,只是急救車、醫生護士的“營地”,一般發生急救事件后,醫護人員將從營地出發,及時趕到現場對病人施救,然后將病人轉運到就近的醫院進行后續治療。
急救站的增加,站點設置加密,將有效縮短急救半徑,爭取救援時間。據介紹,目前急救站的急救半徑在一公里至五公里。
市紅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市紅會急救系統還將出臺急救服務標準,規范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出車時間等,進一步提高急救站的應急救護水平。
據統計,前7個月,999接聽急救電話183.64萬個,出動救護車15.99萬輛,救治16.28萬人次,并完成美國患者轉運等4次空中急救轉運任務。
今年已培養五萬初級急救員
截至7月底,全市紅十字系統累計培訓初級急救員50430人,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超過20余萬人次,先后舉辦了供水及大眾衛生救援隊、應急救援隊骨干培訓班,提高市民應急救護能力。
據市紅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發生意外傷害事故,速度再快的救援隊到達現場也需要一定時間,而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識,就可以避免錯過搶救黃金時段,危難時刻是可以救命的。”
五萬余名在今年得到初級急救員證書的市民已接受了16學時的急救員課程和8學時的心肺復蘇課程,掌握了成人現場徒手心肺復蘇術,體外自動除顫器的使用方法、創傷救護止血方法、繃帶包扎、骨折固定、傷員搬運等技術和常見急癥、意外事故的現場自救互救方法。
今年,市紅會已啟動對文明交通引導員的急救培訓,去年,本市家政服務員的急救知識培訓也已開始。此外,社區急救員的培訓也在進行之中。依照市紅會的計劃,今后,本市將力爭使每個家庭都至少擁有一名急救員。
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將覆蓋全市
除了本市的日常應急救護,京外省份遭遇大災大難時,市紅十字系統也積極施以援手。“4·20”蘆山地震發生后,市紅十字會派出搶險救援隊奔赴災區,先后建立野戰醫院3所,巡診歷程5600多公里,巡診上萬人次,救治受災群眾3000多人次,轉運重病患者30余人,并為12200余人次提供就餐,還發放了大量救災物資。
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馬潤海透露,今后,要把紅十字備災工作納入各區縣防災減災規劃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全市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提高應急救援的保障能力。
此外,截止到今年7月底,本市已完成造血干細胞志愿者血樣入庫1360人份,成功配型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