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再提供1.8萬個地下停車位。這是北京市民防局在昨天(9日)的民防工作會議上做出的承諾。
百處人防工程用于便民設施
據北京市民防局工程管理處處長周響平介紹,根據人防使用規劃,80%的人防工程要用于便民、公益設施,其中地下車庫是很大一部分,2014年計劃提供100處人防工程用于公益、便民設施,其中將利用人防工程為社會提供1.8萬個地下停車位。
據介紹,修建人防工程不再是北京市民防局的“專利”,區縣民防局和規劃部門要共同制定區域性民防工程建設計劃,提前規劃人防工程使用用途。例如,計劃修建地下停車庫或物資儲備庫的人防工程要設計大面積空間,方便停車或大量存放物資;擬建成社區活動站的人防工程,就要多建隔斷,為居民提供多種活動空間。
新建或完善四區物資儲備庫
據悉,2014年民防部門還將新建房山區物資庫,完善海淀區、通州區、大興區物資儲備庫。目前,各區縣已建成規模不同的物資庫上百個,儲備物資包括食物、藥品、衣物棉被、救生工具等17類應急物資。一旦發生嚴重災害、交通受阻,物資儲備庫可以確保北京市各區縣物資供應,保證災民的基本存活條件。
據介紹,大部分物資庫都和供貨廠商達成協議,一旦應急物資被調走,被褥、衣服、食品、藥品等生活必需品和必備物資可以直接通過供貨商的物流或倉庫提貨,在一天內補齊必需的應急物資。
社區將裝民防應急救援箱
據北京市民防局指揮處處長趙德海介紹,2014年還要在西城、大興選取兩個社區作為試點,裝備社區應急救援箱。
趙德海說,社區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根據國內外經驗,市民群眾自救互救是處置災害事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市民沒有基本的應急器材,發生災難,大家也很難自救互救,耽誤應急處置的最佳時機。在社區放置民防應急器材,可以滿足社區群眾應急處置突發災害事故的需要,也能給市民群眾多一份安全保障。
趙德海表示,目前應急救援箱的配置還在規劃中,但基本配置應包括防毒、救護、逃生、拆破、警戒、疏散等應急器材,例如在應急箱中,配置指揮棒、指揮喇叭,可供物業或街道人員更好的疏散群眾;配置太平斧、撬棒等破拆工具,可以在火災、建筑物倒塌時用于人員救助等。
如果試點成功,應急救援箱將在全市社區推廣安裝。
18種疏散“地標”將上崗
在防空襲作戰或平時應急避險時,人們需要指引、指示、提醒、警告等,以便盡快熟悉環境,獲取信息、方便行動。目前,市民防局設計了18種人員疏散掩蔽圖形符號,作為地方標準已經報質監部門核準,一旦通過,2015年將正式上崗。
在《人員疏散掩蔽標志與設置》的征求意見稿中,記者見到了這些標志符號的圖形。如掩蔽場所的圖形是兩個人背靠背躲在防空洞里;疏散場所畫的是一個奔跑的小人;人口疏散車輛標志則是一輛大巴車造型;集結點示意圖中,有兩個小人并肩而站,四角均有指向他們的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