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參加“華約”考試的考生和家長將考場門口圍得水泄不通。
昨天,“華約”、“北約”、“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聯盟同時進行筆試。據了解,由于人大自主招生暫緩一年,部分參加“華約”的考生受到影響。據了解,針對自主招生存在的漏洞,人大已完善了相關規定,要求建立自主招生評委庫,并要求在入校3個月內,對新生進行復查。
人大停招一年影響部分考生
由于今年中國人民大學的自主招生暫緩一年,三大聯盟囊括的高校由27所減少為26所,包括清華、北大、北理工在內的這26所國內高校吸引了上萬 名考生報考,競爭十分激烈。記者在“華約”考點了解到,由于人大的退出,影響了部分考生的報考。有考生家長表示,孩子本來要報考人大,結果不得不重新選擇 別的學校。
今年,三大聯盟第三年筆試“撞車”,考生只能選擇其一。“北約”聯考,理科生科目為自然科學基礎,文科生科目為人文科學基礎;“華約”AAA測 試考生必考一門《數學與邏輯》,然后可從《物理探究》或《閱讀與表達》中任選一門;“卓越聯盟”學科基礎測試分兩類,即學科基礎測試一、二。
>>考生反應北約:百字短文批春晚
昨天中午,“北約”的考生們普遍反映,考題不難,主要原因是考題內容比較“生活化”。考生反映,今年“北約”的語文考題依然形式靈活,內容豐 富。語言應用題,不同于去年的編對聯和笑話,而是要求用100字的小短文吐槽今年的春晚,備注還特別要求是批評。這對于不少平時喜歡編段子的考生不是太 難。但也有些考生表示,由于根本沒仔細看春晚,吐槽也無從下筆。
華約:數學題難住考生
據參加“華約”的考生介紹,今年語文試題仍是兩篇現代文閱讀、一篇文言文閱讀和改錯題等。其中一篇現代文閱讀介紹了“悲劇”的六大要素,“閱讀起來感覺比較難懂。”而一向視為“華約”殺手锏的必考科目“數學與邏輯”考試則難倒了不少考生。
考生認為,題目不僅難度大,而且“反常規”,許多題目的設置比較奇怪,甚至有關于“反函數”的題連題目都很難讀懂。
>>焦點1
自主招生信任危機如何化解?
去年11月,人大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涉嫌違紀被調查,高校招生辦負責人腐敗事件,令公眾對高校自主招生公平產生了諸多質疑。
據了解,人大已就相關問題陸續完善了部分措施,修訂、公示了一系列規定。據了解,新修訂的《人民大學自主選拔錄取招生管理辦法》中規定,在自主 招生的初選、復試及體質測試階段,均需建立評委庫,復試評委原則上需具備副教授以上職稱。評委庫人數不得少于評委需求數的1.5倍,學校監察處將從中抽簽 產生復試評委名單,再報招生工作小組審定。新生入校后3個月之內,將對新生進行復查。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清華、北大等多所自主招生名校均推出了詳規措施,保證自主招生程序公平、透明。
2傳聞自主招生報名人數下降?近年來,國內高考報名人數逐年降低、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長。對此,記者從三大聯盟有關高校招辦獲悉,今年報考三大聯盟自主招生的考生總數約為10萬人,與去年基本持平。各聯盟報考人數也與去年基本持平。
清華招生辦主任于涵認為,前幾年自主招生的人數基本上每年都不斷增長,而今年出現的“持平”,意味著“自主招生熱”正在理性“降溫”。
曾有人質疑,一些中學會把有高考競爭力的最優秀的學生留在統考中。但是,據多所高校招生部門公布的跟蹤調查數據顯示,通過自主招生錄取的本科生,多數人在學業成績、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表現優異,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特別是學習方法與內在潛力上也大多勝出一籌。
3“英語降溫”是否已有所體現?
去年,教育部高考改革明確提出“英語降溫”,據了解,從去年開始,三大聯盟就將考試科目“瘦身”,均減至兩門,英語不再列為初試內容。
“北約”過去一直是進行七科考試,現已縮減為理工類專業考數學、物理,文史類專業考語文、數學。“華約”必考科目為數學與邏輯,物理探究或閱讀 與表達為選考科目,考生可從中任選一門。“卓越聯盟”縮減后的兩門考試科目為學科基礎測試一、二,分別涵蓋數學、物理和語文知識。
于涵等多位招生辦主任表示,減少科目既可減輕考生的考試負擔,也能更明確地選拔出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學生的選材定位,切實加強自主招生考試對于考生在高中階段綜合表現的過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