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石景山3萬株楊柳打“疫苗”治飛絮

2014-05-28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每年春季,漫天飛絮,市民不堪其擾。記者昨天從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獲悉,石景山區今年出資為轄區內約3萬棵楊柳樹注射“疫苗”治飛絮,以免明年春季再“飄雪”。此次治理范圍覆蓋全區,這在本市尚屬首次。

    “我家門前有三棵毛白楊,現在紗窗上一層白毛,連窗戶都不能開,你們管不管呀?”今年4月,一位居民把電話打到石景山園林局,質問工作人 員。每年4月,園林局都會接到很多市民的投訴電話,投訴對象只有一個——飛絮。“還是把這些樹都砍了吧,太煩人了。”甚至有市民如此建議。

    飛絮是楊柳樹繁殖后代的載體。毛白楊是本市城市道路綠化的主要樹種,隨著樹齡增長,其結實量增加,飛絮也越發嚴重。今年由于氣溫偏高,飛絮時間更長。

    對于市民砍樹的建議,園林局的工作人員表示理解,但砍樹既不經濟,還會影響生態環境。

    據介紹,砍掉一棵樹的人工、機械設備、運輸等成本達到幾百元,而新購一棵直徑十幾厘米的銀杏樹,市場價格超過千元。目前本市的楊柳樹已到 “壯年”,樹直徑都達到幾十厘米,等銀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又得等待十年八年,損失的生態效益無法估算。“飛絮只有十多天的生命力,簡單砍樹是因小失大。” 有關工作人員說。

    其實,園林部門治理飛絮已有多年,但由于樹種種植區域廣,防治成本高,飛絮現象很難根除。

    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植保研究室主任車少臣介紹,從2008年本市開始推廣在楊柳樹上注射“抑花一號”植物生長調節劑來抑制飛絮量,頭年注射, 來年起效,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目前全市約有240萬株楊柳樹,但是每年“打疫苗”的只有大約5萬株,絕大部分街道、小區物業、企事業單位因為成本, 并未對轄區楊柳樹進行治理。

    市民對飛絮的意見引起石景山區的重視,該區今年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力度,拿出資金,邀請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專家,聯合專業施工隊 伍為全區約3萬棵楊柳樹“打疫苗”,此次治理覆蓋全區每個角落。據介紹,“疫苗”將在6月初完成“毛白楊”,明年顯現治理效果,效果理想的話,明年將繼續 防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