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政府有關部門獲悉, 為嚴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增產業,為高精尖產業騰出發展空間,本市制定了《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將于近期發布實 施。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制定出臺針對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了更好、更科學發展。《目錄》發布后,涉及《目錄》的10個市政府相關部門將安排專人負責接 受社會咨詢。
從源頭對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進行限制
近年來,本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不斷發展的北京又面臨著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水資源短 缺、大氣污染形勢嚴峻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城市功能過多,經濟體系“大而全”,部分行業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加劇了人口資源環境矛盾。部 分產業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四類功能區發展要求還不一致。因此,必須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從控制產業增量入手,通過改革創新,用《目錄》管理等手段,從 源頭對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進行限制,對過度集中的功能進行疏解。
制定出臺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了更好、更科學發展。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舍”與“得”的關系,以退促進、退中求 進,依據《目錄》,嚴格控制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增產業,為高精尖產業騰出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發展機遇,積蓄新的發展動力,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 構打下堅實基礎,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留出更多空間。
通過《目錄》,可以引導社會資源更多投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它不涉及現有存量產業,存量產業調整將按全市統一部署,從就地淘汰、轉移疏解、技改升級三個方向穩妥有序推進。
集思廣益,將看得準、有共識的行業列入了《目錄》
據了解,《目錄》是本市在產業管理領域的重要改革創新,由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委等10個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在《目錄》制定過程集思廣 益,充分凝聚了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和共識。今年3月份《目錄》形成初稿后,數次召開部門、區縣專題研討會,廣泛征求了專家、企業、行業協會的意見。5月底, 市人大、市政協分別召開了專題征求意見會和專題協商會,100余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了《目錄》討論,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在反復論證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把看得準、有共識的行業列入了《目錄》。其中既包括全市都要禁止或限制的行業,如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制造 業,燃煤發電,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也包括在四類功能區各自要限制的功能和產業,如核心區(東城區、西城區),在執行全市性管理措施的基礎 上,要嚴格禁止制造業,建筑業,批發業,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嚴格限制酒店、寫字樓、展覽館等大型公建。
《目錄》突出強調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不搞“一刀切”
由于新上建設項目和新設立企業種類繁多、數量很大,既要切實把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新增產業控制住,又要更加符合區縣的實際,適應形勢變化,因此,《目錄》突出強調了規范性、可操作性和差異化原則。
一是《目錄》嚴格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來編制。這個標準與國際通行的分類標準基本一致,涵蓋了國民經濟20個門類、96個大類、432 個行業中類、1094個小類,分類科學、細致。以此為基準編制《目錄》,能夠有效保障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項目審批、企業登記及統計、稅務等有關部門共 同遵循,也便于市場主體使用。
二是立足實際,不搞“一刀切”。《目錄》管理措施分禁止性、限制性兩類。禁止性是指該行業不允許新增投資項目或新設立市場主體,主要是一些明顯 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行業;限制性是指對一些行業做出區域限制、規模限制和產業環節、工藝及產品限制,主要考慮從本市現階段發展實際出發,有區別地加 以限制。
三是因地制宜,充分考慮了四類功能區的差異性。北京全市分為四類功能區域(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 在資源稟賦、功能定位、發展基礎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定產業。為此,《目錄》把管理措施分為全市和四類功能區域兩個層面,全市層面的管理措施須 在全市范圍內普遍執行;四類功能區域層面的管理措施是指在執行全市層面管理措施基礎上,增加的差異化管理措施。從行業覆蓋面來看,按中類統計,涉及全市層 面的有147項,占《國民經濟行業分類》432項的34%。涉及核心區的共有322項,占75%;拓展區194項,占45%;新區148項,占34%;涵 養區285項,占66%。
建立機制并適時修訂,確保《目錄》有效落實
據介紹,為確保《目錄》得到有效執行和動態更新,市政府有關部門將建立《目錄》管理聯席會議機制。通過這一機制,把《目錄》的執行、解釋、修訂 等工作統籌起來,完善《目錄》各項工作細則和相關配套措施,真正把《目錄》執行落到實處。具體來說,在《目錄》的執行上,《目錄》是針對新增產業的調控措 施,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和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包括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對照《目錄》進行自查。市、區兩級相關項目審批和企業注冊登記等主管部門在 執行辦理程序時,須依據《目錄》先予審查。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錄》的出臺充分體現了我市轉變發展方式的堅定決心。同時,《目錄》又是本市加強產業調控的創新舉措,是北京產業結 構深度調整的第一步,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因此,《目錄》內容也會動態修訂。這次即將出臺的《目錄》為2014年版,今后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本市 發展需要,適時進行修訂。
目前,市政府有關部門還正在研究制定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相關政策意見,對產業調整升級作出總體部署。未來北京的產業發展,將堅持首都城市 戰略定位,瞄準高端環節和業態,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水平,支持發展總部經濟,堅持發展綠色經濟,在“進與退”、“增與減”中促進首都經濟 提質增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