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臺樓閣,雕梁畫棟。記者15日走進北京玉泉山下、頤和園畔一處僻靜的仿古院落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居然是一家企業。
“這里原來是干什么的?”記者問。
答案是:私人豪華會所。
“八項規定”后,會所關閉了,接盤的是一家名叫“格靈深瞳”的高科技企業,之前,這家公司還擠在一套130平方米的三居室民宅內,在這里,是2000平方米了。
“格靈深瞳”創建于2013年,“谷歌眼鏡”發明者之一的趙勇,從谷歌研究院辭職,與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何搏飛,攜手在北京海淀中關 村創辦了這家高科技企業。他們將人工智能與計算機視覺結合,讓安防監控變得更加智能,能像人一樣主動獲取視覺信息并進行精確的實時分析,也可以讓海量監控 畫面變得如文字搜索般的易于檢索。何搏飛形容為“讓計算機看懂這個世界”。
“格靈深瞳的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大大領先國際科技創新,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何搏飛說,他很自豪:中國有些創新成果已不再是抄襲,而是彎道超車,引領全球。
成立之初,格靈深瞳只有7個員工,去四川一所大學招聘時,學校說:“我們的學生只去大企業。”但現在,這家公司聚集了來自歐美名校的畢業 生。公司人戲言:格靈深瞳都可以組成全球頂尖名校北京校友會了,有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這群“新鮮血液”正是中國創新的希望。
成立一年多,格靈深瞳演繹著“中關村速度”,已在中關村陸續獲得數千萬元投資,產品獲得國有大型銀行、政府機關、公安部門等支持,并走出國門受到紐約警察局認可。
走進這曾經的豪華會所、今天的高科技企業,活力與激情還有想象力撲面而來:員工們可通過攀巖墻爬上二樓休息,甚至還有一條寵物狗逛來逛去,十足“硅谷范兒”。
何搏飛說,他們即將去美國硅谷創建分部。
這家不到50人的企業,也引起了國際巨頭關注。
創辦之初,一家美國跨國公司找到何搏飛欲接洽收購。“這家公司首席技術官坦言,在安防監控的人工智能研發領域,就算他們舉全公司之力,也需要 18個月才能趕上格靈深瞳。”去年,比爾·蓋茨來到中國,將格靈深瞳作為走訪中國創業企業的第一站,夸贊格靈深瞳“Very Cool”。“你們在硅谷打拼,前景光明,為什么又要回國創業?”面對很多類似的疑問,何搏飛會說,是中關村創新創業的吸引力使然。這其中,人才、資金、市場和政策是“強磁場”。
何搏飛說,中關村有全國頂尖的高校資源,也有大量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中關村“以創業為榮”的認識深入人心,這在全國都少有。
“創立一年多,我們沒離開中關村卻獲得了太多國際頂尖投資機構的支持,這種對創業的資本支持,讓中關村也可以和美國硅谷沙丘路一較高下。”何搏飛說。
在格靈深瞳,“夢想”被反復提及。
在西安交通大學就讀碩士學位的覃曉飛,曾獨自打造了一個涉獵多種生活資訊話題的微信公眾號,被何搏飛偶然發現后,兩人一番交流,覃曉飛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選擇:退學加入格靈深瞳,負責運營新媒體內容。
陳心怡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書,也輟學加入格靈深瞳。她說:“格靈深瞳所從事的,就是最酷的事情!”
格靈深瞳團隊還有一位畢業于麻省理工大學的運籌學碩士,曾在美國通用中國公司擁有高薪穩定工作。然而,在還有三個月就可獲得北京戶口的時候,他毅然離開通用,加入創業者大軍,來到格靈深瞳。
在這些年輕人看來,加入創業團隊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炫酷”,更是循著創新創業大潮的必然趨勢。
“在中國,創業正在形成一種現象,在中關村,創業文化更是得到了褒揚。”何搏飛認為,在整個國家年輕人都勇于創新創業的時候,這個國家才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代。“從這個角度看,格靈深瞳年輕人的選擇和勇氣,正好是這個美好時代的創業代言。”
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成了當前中國發展的關鍵詞。在全面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服務型政府打造過程中,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進程中,中關村創業者已經感受到創新創業的新風襲來。
格靈深瞳的客戶多為機構與政府部門,在海外名校招聘時,經常會有人問:“政府好打交道嗎?是不是要請他們吃飯喝酒?”何搏飛總是這么回答:“從創業開始,我從沒有請政府吃過一頓飯,也沒有送過一次禮,甚至中關村管委會就像‘服務員’一樣給我們解決問題。”創業者感慨,恰如“會所”變為“創業之地”,在中關村,不用請客、不用送禮、高效服務、包容創新已成為中國改革創新的新氣象,也成為“中國硅谷”中關村穩立全球的關鍵原因。
“這一兩年時間,中國正在發生意味深長的變化。豪華會所變成創業公司,正折射了這個變化!”何搏飛說,他預計,2015年,無論是公司的業務方向,還是中國的創業熱情,都將迎來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