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2015年北京將集中解決居家社區養老問題。至少再建40個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引進大型餐飲企進入養老服務領域,讓老人在家里就能享受就餐服務。
據悉,今年兩會期間北京市人大將審議《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這是北京市首個有關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文件。
今年至少再建40個養老照料中心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2015年民政工作重心轉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揮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的功能,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養老機構一樣的服務。“現在老年人第一需要還是在家,在社區,沒有辦法了才去機構。”
他稱,全面放開民政服務市場,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社會服務提供,已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政府出政策,從資金、土地、稅費、 審批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政府投入約2.4億元,撬動了社會直接投資20多億元,建設了104個街道鄉鎮級養老照料中心, 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也實現了政府、社會和投資主體的共贏。“2014年北京新增養老床位的80%以上由政府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興辦。”
李萬鈞表示,今年,北京市政府將出資支持社會力量、社會組織、社會企業來提供基本的養老服務,至少新建40個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
老年人家門口解決就餐問題
李萬鈞稱, 2015年,北京市還將集中力量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老年人下不了樓,買不了菜,做不了飯,政府要提供這塊服務。”計劃通過社會化運作,引入大型餐飲企 業掛靠在養老照料中心,參與到養老服務中,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就餐問題。副局長李紅兵表示,原來只是“小打小鬧”地實踐,今年是將在全市范圍內展開 的重點工作。
李紅兵介紹,在老年人的就餐服務中,北京將會為老人容易缺乏的營養元素做相應的補充,針對咀嚼有困難的老人適當增加一些新的營養品種。
李紅兵還表示,北京將為經濟困難、失能、高齡老人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居家服務體系,包括對居家適老性的改造、輔具的配置、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等需 求的滿足。“首先對104家養老照料中心服務的周邊的118萬老人養老需求的篩查和評估,然后在篩查的基礎上,對重點人群和重要需求,按品牌服務提供相應 的支持。”李紅兵透露了下一步工作計劃。
據悉,今年兩會期間北京市人大還將審議《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這也是北京市首個關于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文件。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將會形成一系列的北京品牌的養老服務供應商。
發展生態殯葬等李萬鈞表示,目前北京在八寶山正在進行生態殯葬試點,即先建公園,后建墓,看不見墓,改變過去成片的“椅子墳”。如果這種生態安葬方式能成功,那么北京有很多綠地都可以用來發展生態殯葬。
今年5-7月份,北京全市將進行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李萬鈞表示,將通過建立社區準入制度,一步一步推進社區自治,拉近居委會與居民之間的距離。
據悉,北京市民政局或將在“0風險”情況下探索“慈善募捐資金變基金”的模式。
2014年實施40項惠民政策
去年以來,北京市民政集中出臺了城市特困人員供養、開展救急難、促進慈善與政府救助銜接、加快養老機構建設、免除婚姻登記工本費、取消見義勇為 申請時限限制等惠民政策40項。大幅度提高了低保、優撫、征地超轉、烈士褒揚保障標準,城市低保標準從家庭月人均580元調整為650元,農村低保最低標 準從家庭月人均460元調整為560元,撫恤補助金和義務兵優待金標準增幅9.4%,地方烈士褒揚金標準增幅80%,見義勇為褒揚標準調整為人均可支配收 入的8倍。同時,民政服務對象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共15萬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4.3萬優撫對象享受優待撫恤補助,面向250萬老年人 提供優待服務,服務征地超轉人員9萬余人,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人員2.3萬人次,累計接收安置軍休干部和軍休職工近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