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與人民在一起,為人民鼓與呼 --記呼格案報道者、新華社記者湯計

2015-01-23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隨著呼格吉勒圖案再審,九年堅持不懈追蹤此案,以深入、翔實、準確、權威的調查,最終推動冤案得以昭雪的新華社記者湯計“走紅”了。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他的事跡,他被媒體從幕后推到了臺前。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記者湯計在辦公室拿著當年趙士紅遞 出的償命申請書復印件查看(1月5日攝)。隨著呼格吉勒圖案再審,九年堅持不懈追蹤此案,以深入、翔實、準確、權威的調查,最終推動冤案得以昭雪的新華社 記者湯計“走紅”了。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他的事跡,他被媒體從幕后推到了臺前。和今天一些記者相比,他顯得有些“老派”:疾惡如仇,懲惡毫不手軟;而又時刻 不忘揚善,歌頌美好。他為今天如何當記者,引發了更多思考。

      呼 格吉勒圖的父母李三仁、尚愛云聽到再審結果后與新華社記者湯計含淚相擁。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先后為“呼格案”寫了5篇情況反映(2014年12 月15日攝)。隨著呼格吉勒圖案再審,九年堅持不懈追蹤此案,以深入、翔實、準確、權威的調查,最終推動冤案得以昭雪的新華社記者湯計“走紅”了。各大媒 體競相報道他的事跡,他被媒體從幕后推到了臺前。和今天一些記者相比,他顯得有些“老派”:疾惡如仇,懲惡毫不手軟;而又時刻不忘揚善,歌頌美好。他為今 天如何當記者,引發了更多思考。

       在 呼格吉勒圖父母家,湯計與呼格吉勒圖父母一起吃午飯(2014年12月30日攝)。隨著呼格吉勒圖案再審,九年堅持不懈追蹤此案,以深入、翔實、準確、權 威的調查,最終推動冤案得以昭雪的新華社記者湯計“走紅”了。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他的事跡,他被媒體從幕后推到了臺前。和今天一些記者相比,他顯得有些“老 派”:疾惡如仇,懲惡毫不手軟;而又時刻不忘揚善,歌頌美好。他為今天如何當記者,引發了更多思考。

   和今天一些記者相比,他顯得有些“老派”:疾惡如仇,懲惡毫不手軟;而又時刻不忘揚善,歌頌美好。他為今天如何當記者,引發了更多思考。

   心為民所系

   2014年11月20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長暴巴圖在呼格吉勒圖父母家代表法院宣讀立案再審文書后,呼格的父母與湯計相擁而泣。作為追蹤呼格案真相的記者,這個“好日子”來得太慢,來得太晚!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1996年4月9日晚8時,呼和浩特第一毛紡廠家屬院女廁所內,24歲女青年被人奸殺。呼格吉勒圖發現女尸并報案,卻被警方當作流氓殺人犯逮捕,62天后被執行槍決。

   9年來,呼格吉勒圖的父母李三仁夫婦始終不相信18歲的兒子殺人,但他們又拿不出證據,“渾身是嘴說不清”。直到2005年,事情發生轉折。這年10月,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抓住一個作案27起、連奪10條人命的強奸、搶劫、盜竊犯趙志紅。趙志紅在供述中承認毛紡大院奸殺案也是自己干的。為了核實,警方先后3 次帶趙志紅去毛紡大院指認作案現場,并向毛紡大院住戶了解當年命案情況。

   李三仁夫婦得知這一情況后,先找公安局,無人搭理;又找呼和浩特市的律師,律師不敢接案;最后,他們找到新華社內蒙古分社,湯計作為聯系政法口的記者接待了他們,并開始了為他們長達九年的“吶喊”。九年中遇到過很多挫折,但湯計始終沒有放棄。

   “咱就是個農民的兒子,有幸成為新華社記者,掌握了話語權,不能亂用。”湯計說,記者必須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和疾苦,老社長穆青說“勿忘人民”,他牢記在心。

責為民所擔

   湯計不忘人民疾苦,反映人民心聲,表達人民意愿。他長期扎根基層,采寫過數百篇調查性報道,他反映的問題很多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推動了問題解決。呼格吉勒圖冤案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用手中的筆為人民鼓與呼,最終贏得了人民的贊譽。

   在為呼格吉勒圖洗冤過程中,湯計始終以筆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向中央報實情講實話。他說:“我們寫呼格案是追求個案公平,追求的是正能量。這也是為了國泰 民安,為了人民幸福。”除了呼格案,他還多次“為民請愿”。轟動全國的“王木匠”詐騙呼和浩特市政府案,也是湯計新聞生涯中打的一場“硬仗”。當時,一些 百姓和干部找到他揭露這個騙局,他和同事接下案子,持續發出8篇調查性報道,最終揭穿了“王木匠”的驚天騙局。

   發生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草原的“萬里大造林”非法集資事件,讓很多受騙群眾把血汗錢賠得精光。2007年,當公安機關查辦了萬里大造林公司后,湯計通過深入調查后,以詳實的證據揭露了萬里大造林實為“萬里大坑人”的事實。

   對于湯計的新聞報道,一些非法集資和傳銷骨干恨之入骨,在網上揚言以“一百萬買湯計的人頭” 。湯計沒有被恐嚇嚇倒,為了維護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也為了不讓更多群眾受害,他持續跟蹤報道,向中央反映真實情況,直至善后工作進入平穩狀態。

   湯計是內蒙古有名的“社會活動家”。因為善于和各行各業的人們打成一片,他的辦公室經常門庭若市,很多群眾主動向他反映情況。老百姓信得過他,因為他把群眾的事當回事。正是因為真心換真心,他才成了人們信得過的好記者。

魂為民所立

   作為一個老記者,湯計時常跟年輕記者講,一個有志于新聞事業的人,必須具有一顆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人民群眾極端熱忱的心。如果你對人民群眾反映的事情漠 不關心,態度上冷冷冰冰、消極麻木,就千萬不要從事新聞職業。因為你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地道,你不可能捕捉到好的新聞線索,更不可能采寫出打動千萬讀者的 好的新聞作品。

   現在提起湯計,人們自然想到“呼格案”。實際,因為長期從事政法報道,不少人一直稱他為“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冷面記者。

   但“臉上堆滿了笑容”是年輕記者對湯計老師的最深刻印象。平時在辦公室的走廊里,只要聽到他爽朗的笑聲就知道,他今天又寫了什么讓他開心的好稿子。

   寫起“貪官”,湯計的文字老練辛辣、言辭犀利,令人拍案;寫起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湯計的文字中飽含深情,讀之令人落淚。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后兩次出現過聞名全國的新聞人物:一個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一個就是牛玉儒,而牛玉儒就是湯計挖掘采寫的典型人物。

   “牛玉儒病逝后,他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中心,呼市人對牛玉儒的思念之情、痛惜之情,哀慟了整座城市。我注意到了離退休老人的哀傷表情、看到出租車司機和下 崗職工的淚流滿面……人民群眾的緬懷之情深深震撼了我。”在湯計看來,一個人的事跡如果打動不了自己,也很難打動讀者。作為新華社記者,他感到自己有責任 把這樣一個好干部形象寫好。稿件《新時期領導干部的勤政榜樣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牛玉儒》播發后,引起中央領導同志關注并作出批示,牛玉儒同志事跡此后被廣為 傳頌,成為新時期家喻戶曉的領導干部的楷模。

   在采訪報道牛玉儒7年后,湯計被一名一心為民、廉潔從警的基層公安局長感動。他幾乎是流著眼淚一氣呵成寫完了《人民的好干警郝萬忠》,郝萬忠成了全國公安系統學習的楷模。

   湯計說,記者這個職業,讓他有機會接觸一個又一個優秀的、高尚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心靈。那些他曾經采訪過的、并給他留下深刻影響的人,是他一生的感動與財富。

   “我這一輩子做記者很幸福。幸福就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你不用介意別人,你感覺快樂就快樂。”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